信件内容 |
|
据公开报道,2018年10月衡阳市某中学3名初三学生因学习压力大服食处方药自杀导致1人死亡。2019年1月祁东某中学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跳楼自杀死亡……。近年来,我市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自残的现象时有发生。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各地各校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014年,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再度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省、市在转发相关文件时也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然而,据调查,我市中小学校很少配备专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配备兼职心理教师更多的是被动或者应付考核,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上升为与文化课并列的程度,心理课时很少甚至被其它文化课挤占;二是学校没有为专职的心理教师预留编制岗位,无法招录专业心理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三是专业的心理学人才的缺乏,兼职心理教师又难以保证专业的胜任力,针对现有心理教师的培训不够。 学习与分数并不是孩子的全部,孩子的心理成长更需要重视。因此,建议在全市中小学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建议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建议教育、人社、编办等部门统筹考虑,将心理教师招聘纳入各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范围,每个学校应至少有1名专业的专职心理教师。明确心理教师应具有心理学相关专业或心理咨询师证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并且从制度、编制方面保障心理教师招的来、留得住。 二、建议做好现有心理教师培训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胜任力,兼职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分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甚至对学生起到反作用。建议通过与相关心理卫生机构、公益心理组织等单位开展合作培训,鼓励、支持兼职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等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且从体制、编制上保障兼职心理教师向专职化过渡。以此补充专职心理教师。 三、建议将心理学学科提升到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 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应付上级考核,一学期心理课课时只有区区几个小时,甚至仅有的几个小时也被文化课占用。建议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全面培养学生素质,走出“分数至上、升学至上”的误区,将心理学学科提升到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虽然心理学不是升学课目,但是因心理问题导致学生自杀自残事件的发生,无论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一大损失,得不偿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