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鼓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5-10-21
"改革就像带给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升级系统',让一切都运行得更顺畅、更美好!"10月13日,在石鼓区华耀小学的思政课堂上,"小讲师"欧烨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比喻,引得现场师生频频点头。
立德树人,思政为要。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石鼓区华耀小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精心打造"思政小讲师"与"时政小记者"两大特色品牌活动,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浸润学子心田。
"小讲师"解读"大主题"
"新同学你好!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请跟我一起走进历史,用'五个一';记住这段浴血抗争的岁月......"在华耀小学的"思政小讲堂"上,小讲师谢亦成铿锵有力的开场,瞬间抓住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这样鲜活、富有感染力的宣讲场景,已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思政课"活"起来,关键要让学生从"听众"变为"主角"。为此,华耀小学构建了一套科学严谨、环环相扣的"选、育、讲"全流程培养体系,确保小讲师队伍"选得准、育得好、讲得活"。
在选拔环节,学校打破单一评价标准,创新实施"学生自荐+班级推荐+校级考核"三级联动筛选机制。考核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更着重评估其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与情感共情能力。模拟宣讲环节,要求学生善于将宏大叙事与身边小事相结合,例如用"运动会上的拼搏故事"诠释"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用"班级里的互助点滴"讲解"团结协作"的集体力量,使选拔过程本身就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
精准培育是关键。学校为每一位入选的小讲师配备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师作为"一对一"导师,实施"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培养方案。导师每月开展两次专项指导。同时,通过"镜前练习"精细化打磨宣讲仪态、语速节奏,运用"听众反馈表"及时收集改进建议。经过"磨课—试讲—复盘"的循环锤炼,小讲师们逐渐褪去青涩,从政策的"学习者"成长为理论的"优秀传播者",实现了从少数骨干引领到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华耀小学打破了传统讲座的时空局限,让思政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微宣讲进班级"利用班会课十分钟,聚焦"身边的思政",实现政策理论与日常学习的衔接;"思政快闪"活动在校园舞台不定期上演,小讲师们或化身历史人物演绎"红色经典"情景剧,或引吭高歌传唱"时代旋律",以艺术形式升华情感认同;"云宣讲"将精心录制的几分钟宣讲短视频推送至各班级家长群,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思政演讲"让小讲师们走出校门,在周边社区的文化广场,围绕"爱国""科技发展""赞美家乡"等主题展开分享,把思政课堂融入社会,走进生活。据统计,该校小讲师团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80余场,覆盖师生及家长超3000人次,真正实现了理论传播"入耳、入脑、入心"。
"小记者"连接"大社会"
"阿姨,您扎根社区服务20年,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社区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在社区服务中心,小记者刘丰顺手持采访本,向面前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充满思辨的问题。这自信从容的一幕,是华耀小学"时政小记者"的生动剪影。
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察时代、思考现实。"时政小记者"项目正是基于此理念,构建了"前置培训—实践采访—成果转化"的完整实践链条,旨在培养一批"会提问、善记录、能传播"的时代观察者和记录者。
为确保小记者们"脚下有泥,笔下有光",学校高度重视前置培训的实效性。教师采用"案例拆解"教学法,引导小记者学会设计有深度、有温度的采访提纲。采访"非遗传承人"时,既有"您学习非遗遇到过哪些困难"的开放性问题,也有"非遗如何吸引青少年关注"的针对性问题;采访"科技工作者"时,引导小记者结合"校园科技节"的经历设计问题,让采访更有深度、更接地气。同时,学校还开展"模拟采访"实战课,从礼貌用语到应急处理,从笔记技巧到录音整理,全方位提升小记者的采写能力。
实践出真知。学校组织小记者们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走访企业、探访事业单位,与消防员、法官、非遗传承人等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进行面对面交流。小记者们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零距离的对话中,深刻感受榜样的力量,体悟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实现了从认知到认同的情感升华。
小记者们将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文字报道,记录感人瞬间;搭配精心挑选的现场照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图片新闻",增强视觉冲击力;录制2-3分钟的短视频,由小记者亲自出镜,分享采访心得与感悟。这些凝聚着汗水与思考的作品,通过校内宣传栏、校园广播站、学校官方视频号等渠道进行立体化展示,不仅让更多同学受益,也让小记者的声音走进家庭、辐射社会,构建起校内校外联动的宣传矩阵。
"小舞台"成就"大蜕变"
教育的魅力在于见证成长,思政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华耀小学的"思政小讲师"与"时政小记者"项目,不仅是思政教育的创新载体,也成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舞台。
初入小讲师团时,"小讲师"欧烨是一个在公众场合说话便会脸红的男孩。第一次模拟宣讲,他紧握稿件的双手微微颤抖,眼神躲闪。导师并未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与他交流,当发现他对篮球充满热爱后,导师因势利导,建议他从"班级篮球队备战比赛"的故事切入,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首次试讲,欧某分享了球队从最初"各自为战"导致失利,到后来学会"默契配合"最终夺冠的真实经历。他用自身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真挚的情感、熟悉的场景引起了台下同学的强烈共鸣,也让他找回了自信。
"思政小讲师"与"时政小记者"项目的深入实施,结出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2%的参与学生表示"对时政政策的理解更深刻了",88%的学生认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76%的学生表示"更清楚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小讲师们在一次次"解读政策、联系生活、互动宣讲"中深化理论认知,从"读懂文字"到"讲透内涵",让思政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认知体系;小记者们在与"榜样对话、记录故事、感悟精神"的采访中坚定理想信念,从"听说榜样"到"向往成为榜样",让责任担当悄然融入成长轨迹。
与此同时,项目有效撬动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的深化。"思政小讲师"的"云宣讲"让家长得以直观了解孩子的学习成果和思想进步,不少家长在群内感慨:"孩子讲的'乡村振兴'政策,全家都跟着涨知识了!""时政小记者"的采访活动,吸引了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更加关注和支持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形成了"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强大育人合力,实现了"1+1>2"的倍增效应。
"我们致力打造的'大思政课堂',就是要突破校园的围墙,引导更多的学生在'学、思、讲、行'中,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深植内心,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华耀小学党支部书记杨翠湘说,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不断丰富育人内涵,让思政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为教育强区建设贡献华耀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