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石鼓区政协委员会 > 调研视察

石鼓区财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区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8-12-14

 石鼓区财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区政协财源建设工作专题调研组

(2018年12月6日)

 

为更好地促进全区财源工作高质量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区政协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5月至6月期间,分别赴株洲市芦淞区和杭州市滨江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也听取了我区财政、国税、地税、工商、商务、发改等职能部门汇报,并与区内有关单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位增长:财源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手段,不断加强财源建设,狠抓财税征管,全区财税收入保持了高位增长的态势。

(一)从收入规模看,财政实力在壮大。财税收入呈现“三量齐增”的良好态势。一是总量增大。今年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537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9517万元,同比增长14.55%,较序时进度快11.39个百分点,收入总量全市排名第一;收入增幅超全市平均增幅24.87个百分点,收入增幅全市排名第二。二是均量增多。2016年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1万元,达1.16万元,2017年达1.27万元,今年有望达1.40万元,同比分别提高0.11万元、0.13万元。三是质量增优。收入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税占比全市排名第一。上半年,原国税完成100276万元,同比增收2918万元,同比增长3%;原地税完成51709万元,同比增收15843万元,同比增长44.17%;财政部门完成1719万元,同比增收756万元,同比增长7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9598万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97.33%。非税收入完成4106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2387万元),非税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2.67%。

(二)从纳税渠道看,财源建设在发力。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区共有市场主体17293户,其中企业4651户(含市局登记283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9户,个体工商户12583户,同比增长22.27%;2018年1-6月,全区共有市场主体19266户,其中:企业515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9户、个体工商户14052户。新注册企业504户,个体工商户1469户。市场主体总量比2015年增长71.42%。

据2017年7月的财政调查统计,全区办理纳税登记的纳税户7304户,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分区域来看,角山镇和黄沙湾、青山、人民、潇湘、五一、合江等街道分别有纳税户142户、2028户、1485户、1695户、943户、857户、154户。

分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20户、私营企业1654户,集体企业25户、股份制企业880户、涉外企业25户、个体经营户4351户、其他企业349户。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451户、批发零售业4391户,、交通运输业205户、住宿及餐饮业408户、信息服务业104户、金融业20户、房地产业186户、建筑业245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9户、其他行业825户

分税种来看,2017年实现增值税(含营改增)入库60507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26.17%;企业所得税入库40893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17.68%;个人所得税入库22512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9.74%;消费税入库71732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31.02%;土地增值税入库10977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4.75%;土地使用税入库5605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2.42%;城建税入库8777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3.80%;耕地占用税入库6116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2.64%;其它地方税收入库4120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1.78%。

(三)从增收亮点看,各类贡献在加大。全区财源建设工作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1.重点企业贡献大。以2017年度的数据为例,我区以市烟草公司和华融湘江银行、农商行、中国平安等代表金融保险业企业为重点的20家纳税过千万的纳税大户,共实现税收17.61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73.85%。其中烟草公司及华融湘江银行两家企业纳税总额11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46.14%。

2.商贸服务贡献大。全区现代商贸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酒店经济、电商经济持续走旺。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4.8:82.2,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从增加值看,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1.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82.2%。从消费状况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3亿元,增速11%。从2018年6月20日统计的工商登记行业分类情况来看,一产(农业)360户,占总数1.91%;二产(工业)1248户,占总数6.63%;三产(服务业)17224户,占总数91.45%。从纳税大户情况来看,大部分税源和纳税大户主要在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如电讯、移动、房地产、餐饮、批发零售、超市等行业。从商圈产业发展情况看,中山北路及解放路特色街区仍为消费中心圈。

3.主体税种贡献大。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四大主体税种贡献作用巨大,2017年贡献财政收入19.62亿元(含营改增前的营业税),占财政总收入的82.30%。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五大主体行业对税收的支撑作用明显。今年1-4月,五大主体行业合计入库19502万元,同比增收5517万元,增长39.45%,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为85.44%。

 二、财源提质:财源建设的隐忧
    近年来,我区在财源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比先进地区,还有一定隐忧和不足,值得高度重视。

(一)财税总量还需进一步提高。近三年增量有所放缓。受国家减税降负等宏观政策影响,近三年,税收增量呈下降走势,2016年税收增量为4.03亿元,2017年税收增量为3.12亿元,2018年1-5月税收增量仅为0.31亿元。纳税大户还不多。2017年,全区税收收入过亿元、过1000万、过100万的企业分别有2家、20家、70家,占纳税户总数不到2%。还过度依赖税源大户,去年烟草公司纳税9.78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1.02%。宏观政策造成一定减收。国家出台的一般纳税人销售额认定标准调整为500万、大幅调高减半征收小微企业所得税标准、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个税起征点提高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将一定程度影响税收入库。对比发达地区有差距。杭州市滨江区、长沙市雨花区、株洲市芦淞区与我区面积、人口相差无几,但财政收入总量相差甚远。以2017年财政总收入为例,我区仅为杭州市滨江区的8.31%、长沙市雨花区的16.22%、株洲市芦淞区的82.20%。

(二)税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地方税种增长乏力。在税源结构上,投资拉动型增长特征十分突出,但以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及耕地占用税为代表的地方税种,一次性收入比重较大,受土地开发市场的影响,税收贡献逐年降低,税源后续增长乏力。2017年我区缴纳税款1000万元以上的20户纳税大户中房地产企业有9户,占比45%。主体税种占比过高。区级财力的增长与财政总收入的增长不匹配,实际可用财力少。2017年我区消费税入库71732万元,占税收总量比重31.02%。区级财政收入完成30869万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12.95%,较上年减收5681万元,下降15.54%。

(三)骨干支撑还需进一步强化。主导行业税收不稳。全区23户房地产、建安行业企业,仍然主导入库税款,占前三十强入库税款总额的61%,占总收入的58.28%,但也存在一定风险。由于2017年我区房地产市场价销两旺,减少了大量库存房源,抬高了税收基数。而今年绝大多数房企尚未有新商品房销售,造成上半年税收总量减少,增速同比降低。如衡阳雅士林房地产有限公司,今年1-10月份入库525万元,同比减收1771万元,减幅77.14%。生产服务业亮点不多。商贸服务业大多处于传统门店销售模式,领军企业较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销售半径受限。去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创税17.1亿元,规模占三产税收总量的83.84%,占GDP总量的10.75%,却远低于杭州市滨江区(税收总量12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23.5%)。科研技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欠缺,其税收总量仅占服务业的0.54%。专业市场优势不强。随着兄弟城区红星美凯龙等一些项目的开建,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大,运营多年的华源、中湘、万居、五一等专业市场财源优势一直不明显,税收总量不多。

(四)新兴潜力还需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效应还需一定时日。当前,全区朝着全市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前进,出台了一系列奖扶政策,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乡村旅游的氛围逐步浓厚,但由于全区起步较晚,带来的财税增收的效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效应还不明显。华耀城、中亿汽贸城、崇盛国际中心等一些项目或竣工、或运营、或加快建设,带来了一定税收,但是由于处在建设和经营初期,与预期有一定差距。招商项目落地还不快,今年,出华侨城入驻外,其他招商项目迟迟没有落地,并由于用地指标的限制,使招商引新兴产业办法不多。

三、开源挖潜:财源建设的路径

财源拓展有现实财源、后续财源和潜在财源三种形态,只有把三种形态财源更替衔接好,通过立足实际谋财源、市场运作蓄财源、全力以赴争财源、营造环境聚财源,才能保障财源滚滚不断,实现财源可持续增长。

(一)立足实际谋财源。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区以发展商贸为主”的精神,要紧紧抓住我市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提升好老城区传统商贸区、建设好来雁新城合江套文旅综合区、完善好蔡伦大道新兴服务业区、规划好角山都市农业区等特色功能区,突出重点产业,培强支柱产业。

一是升级“一区”,巩固“三圈”。提质改造中心城区,巩固解放路、莲湖路、中山北路三个商圈的传统商业,抓好现有企业的规范、提高,稳步发展并引导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稳固基础财源;完善服务功能,丰富业态种类,大力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破解老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难题,有效盘活存量土地的创新价值,形成显著的“财富效应”。重点引进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信息中介和旅游服务等资金投入小、效益产出高、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项目入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主题商城、品牌折扣等新型业态,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发展骨干财源。

二是依托“三路”,塑造“一城”。依托北延的蒸阳北路、蒸湘北路和蔡伦大道,全面建设“石鼓新城”,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打造解放路通讯街、进步巷小吃街、人民路精品街、沿江北路仿古街、蒸阳路家纺街、新大桥广告文化街、桑园南路酒文化街、珠江帝景美食街、崇盛晶珠啤酒街,推动特色街区成型见效。依托美达新天地、鼎丰国际、西湖中央广场等一批商务楼宇吸引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电子商务、商务外包、文化培训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进驻,丰富商贸业态。支持华源、中湘、万居三大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互联网+。尽快出台兑现奖补政策,扶持华耀城、中亿汽贸城和崇盛国际中心加快建设和招商步伐,协助市影视艺术中心加速推进建设。抓紧建设草桥文化风情公园,打造集古玩、字画、特色工艺品、旅游商品于一体的石鼓书院商业区;尽快完成崇盛国际中心曲奇小镇、电影院、东耀物流园、欧亚达家居及商务酒店建设,争取早日投入营业。

三是改造“一片”,建好“一园”。改造“一片”,即改造合江套片区,规划建设来雁新城文旅综合区,盘活原合江套老工业区。建好“一园”,即大力支持配合建设好雁栖湖公园,超前科学规划配强公园周边商业基础设施,打造衡阳蒸水北片商旅新基地,积聚人气,储备财气。同时依托雅士林欣城、华瑞园、鸿豪城、珠江合创等高品质地产项目,华耀城、中亿汽贸城、崇盛国际中心、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华南总部基地等大型项目,拓展以区政府为中心的蒸水北片新的商业基地,建好蔡伦大道新兴服务业区,策划包装文化、旅游、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多种业态。探索角山发展“产业+小镇”的现代服务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相融的特色发展形态,促使它们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市场运作蓄财源。要树立“引资金就是引财税、项目就是引活水”的观念,紧紧抓住产业转移良好机遇,招商引资,聚集新血液。引一批。要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引进“大、高、外、名、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把引进“创税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预期寿命长”的项目作为主攻重点,培植更多更强的区域经济支撑点和财政增长点;拉长产业链条的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等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我区的产业龙头。建一批。力促华耀城、中亿汽贸城、崇盛国际中心等商城和城市综合体早日全面建成,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辐射能力;引导香樟苑、山水莲花、云飞农业等都市农业项目加快发展,成为头雁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扶持天雁机械等仅有的骨干工业企业挖潜创新,释放新动能,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做强做大关联产业。聚一批。组织专人专班,下大气力,科学规划、超前设计、包装整合现有资源,使各种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让能够带来人气、聚集财气,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扬优成势,成为我区新兴的、延绵不断的后续财源。要按照“抓大、促中、活小”的方针,把大的作为当前财源夯实,把小的作为后续财源培植,成为我区财源建设的预备队。要扩大优势企业产业内涵,壮大骨干支柱财源,扶持提升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意识强的个体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向科技型、加工型和外向型转变,以此形成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或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块状经济规模,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区域经济特别是财政经济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三)全力以赴争财源。一要争税收分成。针对营改增对我区税收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我区产业结构实际,以及过去我区税收连年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积极向市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争取一定的补偿和优惠分享比例,缓解当前财政压力。二要争上级资金。除上级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等不可比因素外,2017年,我区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7464万元,比2016年增长7.37%,2016年争取的上级专项资金比2015年增长11.78%。近年来争取的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增幅逐年放缓,但支出的刚性需求逐年增加。全区各部门要在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上级,争取在城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林业、水利、科技、交通、民政和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项目,挤入国、省、市计划笼子。三要争优惠政策。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重视争资跑项,鼓励争资跑项,加强争资跑项,主动思考,深入谋划,强化对接,密切汇报,全力争取更多项目、更多资金落地石鼓。落实兑现营改增过渡政策和小微企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四)营造环境聚财源。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关怀。要严格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税法规定,平等税负,应征尽征。创优创业平等环境。尤其是要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组织辖区内的华融湘江银行、农商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搭建合作平台,解决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贷款难问题。二是做到科学监管。持续强化协税护税机制,努力提升财税收入总量,又要加大依法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及时改进不合时宜的“税收定额”征收办法,还要进一步督导企业加强管理,杜绝偷、漏、逃、骗税行为,建立纳税企业“红黑榜”制度,全力打造诚信经营、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开源节流。要优化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一个帐户存钱、一本帐管理、一个理财小组审批”的财务零户统管办法,科学预算,压缩“三公”开支。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继续巩固财政预算全覆盖的成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要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四是强化激励导向。充分借鉴株洲市芦淞区、杭州市滨江区的先进经验,科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奖励纳税大户、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企业以及财税贡献大的先进个人,形成正面导向。此外,大力实施人才新政,重点引进产业领军人才、知名创业投资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确保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