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石鼓区政协委员会 > 提案工作

关于加强文旅微短剧创作赋能石鼓区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来源:政协办    发布时间:2025-02-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文旅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文旅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引。近年来,全国文旅市场生机勃勃,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微短剧市场爆发式增长,频频占据抖音、微博等话题热搜榜单。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旅游“火出圈”,再到火辣辣的天水麻辣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靠着“微短剧+文旅”迅速走红全国。2024年,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鼓励文旅和微短剧“牵手”发展。石鼓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又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推动“微短剧+文旅”深度融合,助力石鼓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人才相对缺乏,创作质量待提高。文旅微短剧制作需要专业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人才,剧本创作难度高,既要讲好故事也要融合文旅元素,讲好故事是基本,偶尔穿插文旅亮点才行,否则会拍成宣传片、纪录片。目前石鼓区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文旅类微短剧创作才刚刚起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故事性较弱,只是一味地宣传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导致作品反响平平、难以出圈,且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石鼓融媒等官方媒体账号,浏览量、点赞评论数据不乐观。

(二)资金投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文旅微短剧制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剧本创作、演员费用、拍摄设备、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支出。文旅微短剧的制作成本和拍摄周期均高于传统短剧,目前传统短剧的制作成本在45万-70万左右,文旅剧会更高一些,而石鼓融媒推出的微短剧制作成本也就几万元,显然制作出的作品就很业余。文旅微短剧的宣传属性大于商业属性,整体商业价值不高,后期的收益是没有办法预期,市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所以这类项目只能由地方政府出资定制。然而,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文旅微短剧项目。

(三)资源挖掘不深,传播形式太单一。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石鼓区,文旅地标云集,有宋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石鼓书院,还有素称中国名塔、雁城三塔的来雁塔,同时手握多个重点文旅项目,如来雁华侨城文旅度假区、青草桥历史文化街区等,以及多个品牌文旅活动,如玛雅水上电音节、青春诗会、群英荟、星光音乐诗会等,还有去年全区重点打造的“千年一脉”中山北路。70%的衡阳人及外地人都有到石鼓区自然消费的习惯,“吃在石鼓、购在石鼓、玩在石鼓、乐在石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我们对这些文旅资源挖掘不深,一些创作题材作品没有故事。当前,石鼓区文旅微短剧传播主要依托各部门官方媒体账号,没能充分发挥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作用,民间力量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对策建议

(一)建议相关部门成立文旅微短剧创作保障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文旅微短剧创作发展基金扶持政策,建立科学高效、运转顺畅的协拍服务工作机制。

(二)建议文化旅游和广电等相关部门加大对文旅微短剧的重视力度,结合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优秀选题,培育重点项目,指导制作机构积极策划微短剧新项目,建立文旅微短剧的评优评选机制,举办微短剧剧本征集等活动,促进剧作的品质提升,借助微短剧讲好文旅故事。

(三)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对微短剧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加大对微短剧的企业、人才和平台等相关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对于微短剧的相关从业者进行培训,鼓励微短剧方面人才的发挥,鼓励影视、短视频等方面的企业和人才进入微短剧领域,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加大与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抖音、快手等的沟通协作,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对优秀作品推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