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协办 发布时间:2021-07-06
石鼓区政协委员蒋亮反映: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凭借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旅游业在全球行业低迷中率先复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众出行更倾向于短距离、小而美、高频次的周边、乡村自驾游,伴随周边乡村游的恢复,民宿行业率先回暖。个性多样的民宿产品不仅受到市场的追捧,更日益显现出兴村富农、推进全域化旅游的作用。如今,在文旅复苏的大潮下,蓬勃的民宿经济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活力的新支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引导扶持发展好石鼓区民宿经济,值得我们积极思考、探索。
国内民宿经过十多年发展,最发达民宿集群主要集中在滇西北、浙闽粤、长三角。石鼓区由于毗邻市区“一日游”居多,民宿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尚处起步阶段,屈指可数的几家民宿均存在各种问题:如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硬件设计趋同化、缺乏多元特色,盈利模式单一、服务品质不稳定,经营者专业素养偏低、服务意识淡薄,基础配套设施不够、难以满足游客多样需求,产业统筹谋划不到位、长期处于自我发展状态等,极大制约了石鼓区民宿产业的良好发展。
建议:
一、完善民宿管理机制,推动民宿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参照文旅部2019年发布的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建立我区的民宿评估体系,引入清晰标准(星级)对辖区内所有民宿的综合信息进行整体评估,将民宿重新分级后再发布民宿品牌统一标识,这一体系既可作为民宿业主的专业运营指导,也可作为消费者的甄选指南;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民宿管理建设电子系统,规范管理旅游民宿,健全评级复核退出机制,引导旅游民宿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借鉴民宿发达地区经验,出台涵盖用房保障、金融扶持、财政补贴、发放旅游消费礼包、提供能耗补贴、返乡创业优惠等内容的民宿发展指导意见,既可增强现有民宿业主转型升级的信心,也可引导企业、社会力量、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到民宿建设中来,还能释放旅游市场复苏后游客的消费潜力,推动民宿经济向着有序、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发挥民宿经济的“乘法”效应。地域文化特色是民宿的灵魂,能够突出特色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民宿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建议相关部门鼓励民宿业主将地方风土人情融入民宿建设,既可以传承活化传统技艺、民风民俗,又利于发掘和保护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生态,重塑乡村魅力;既能增强本地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又可让游客领略到浓厚的乡土人情、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还能依托民宿的“中介”性质,将民宿打造成特色乡村的展示空间、体验空间与消费空间,带动共享农业、手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电商物流、养生养老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民宿流量入口价值,全面振兴乡村经济。
四、加强基础配套设施,构建民宿产业良性循环生态圈。民宿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前提是交通通达性与其他基础设施完善性。目前石鼓区民宿基础设施过于基础,落后于消费者的需求,配套设施很少,削弱民宿体验感。建议政府一方面要统筹安排资金加快对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停车、公厕、购物、娱乐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针对游客多元化需求,加强对名小吃、名手艺、名菜肴、体验馆等体验项目配套建设,构建多业态、良性循环的民宿产业圈,为民宿提供一条健康发展途径。
五、聚焦重点消费群体,强化民宿宣传推介。建议将民宿纳入石鼓区文旅宣传营销体系,围绕民宿个性化风格精心制作宣传片,还可以举办民宿主题摄影大赛,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和诠释石鼓人文、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理念。加强与旅游App(携程、去哪儿、飞猪、马蜂窝、途牛)、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发展网络营销新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格局。大力推广特色民宿示范典型,引导民宿业主主动参与推广活动,以辐射扩散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民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