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协办 发布时间:2022-01-06
由于非农部门高工资的吸引和小农生产的低效率,导致90后不会种地、80后不愿种地、70后快种不了地、60后虽依恋土地,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出现了小规模的农地抛荒现象,部分良田或者无人耕种,或者用作它途,长此以往将加剧农村衰败,农业落后,加大城乡差距,并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头、起好步,而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可以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进而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以及粮蔬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保证提供重要的物资基础。
一、农业农村现状
一是土地碎片化经营和小农户长期存在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基本农情。据数据统计,石鼓区小农户数量达9000户,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5%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88%,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二是据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石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几年发展相对较好,在原有的香樟苑、乐富蔬菜等农业项目的基础上,又新发展了念民农机合作社、鸿邦养殖合作社,目前已累计发展家庭农场46家、农民合作社56家、农业企业20家,其中龙头企业14家,经营主体发展较快,形成了适度规模经营。
二、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原因
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着力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经营制度改革入手,一方面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着眼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实现服务集中型规模经营,来解决“怎么种好地”的问题。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促进服务规模经营的形成解决的是“地怎么种好”的问题。
目前,政府很重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形成的土地规模经营,解决的是“谁来种地”的问题。但是还有很多的农民自己还有能力、还有意愿耕种土地,并没有将自己的土地全部或者部分流转给第三方,而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可以引领普通农户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规模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三、几点建议
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促进服务规模经营的形成,解决的是“地怎么种好”的问题。
一是宣传引领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普遍存在。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切实解决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是出台政策服务规模化经营发展。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通过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形成了既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又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满足了一些农户继续从事家庭经营的愿望,同时让农户分享到规模经营的收益。
三是提高产量品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服务组织可以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农作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作业能力,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可以采用新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四是应用技术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技术装备先进,统防统治、科学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能力强,可以有效克服部分农户缺乏科学使用农资、绿色防控病虫害等先进技术的困难,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广泛宣传《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规范》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耕、种、防、收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石鼓区政协委员:刘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