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石鼓区政协委员会 > 委员之声

“护绿”工作应摆上“植绿”工作同等位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2-28

  (陈委员代表政协合江街道联络工委发言)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健全园林绿化管理机制,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投入,城市绿量日益增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更令人振奋的是,2017年10月3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官网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的通报》,公布了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名单,我市赫然在列。但在欣喜之余,由于市民素质参差不齐,“踩绿”、“碾压”甚至“毁绿”现象比比皆是,已步入“毁了补,补了毁”的怪圈,既浪费资金,也有损“绿”的形象。据本人观察,仅古汉大道西侧原中级人民法院至衡南县信用联社短短不到100米的人行道上新建绿化带,就被低素质市民为图方便踩出了近二十条“方便路”;部分地段已被车辆碾压而毁绿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法国冬青被人为毁坏近50%。如上种种,可见一斑,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本人认为“护绿”工作刻不容缓。

  为此,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管理。不但要重视“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大绿化指标,也要将“护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即从侧重绿植的“量”转变为注重绿化的“质”,实施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巩固绿植成果,提高城市品位。

  二、设立隔离护栏。一草一木亦有生命,“幼绿”也应“锁”在“闺”中“成长”,谨防“狼来了”,待其“长大成人”后再拆除护栏,“幼绿”因“羽翼丰满”已“踩踏不出路”来了。

  三、及时补种。绿植也有成活率,一旦栽种不当,草木枯死之处便有空隙,行人即有机可乘踩踏成“路”。及时补种既有利于成活率,也有利于美观。

  四、设立警示牌。我们市民整体素质是好的,但为图方便偶尔为之或无心为之的现象时有发生,前人“带路”后人随之,即形成方便之“路”。如设有绿地警示牌:“小草可爱,请您关怀”、“小草也在长,踏入想一想”、“花草有情,踏之何忍”等等。

  五、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让市民入脑入心,并相互提醒监督,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借用路段电子监控系统,对“踩绿”、“毁绿”、“车辆碾压绿地”者处以罚款,形成“不敢、不能、自觉护绿”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