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石鼓区政协委员会 > 委员之声

如何推进乡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政协办    发布时间:2025-02-19

如何推进乡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石鼓区政协委员李贵反映:社会治理根在基层、难在基层、探索创新也在基层。如何加强乡街、社区(村)综治中心作用的发挥,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的状况

1.有场地但不标准。前期,根据综治中心建设要求,绝大多数乡街都明确了综治中心的办公室场所,有标识挂牌,但受条件限制,场地面积少、不集中、一室多用,离“四室一窗口”的标准化要求还有差距。

2.有人员但不充足。社区(村)的综治力量大多为村(社区)两委人员、社区民警、辅警三类,一般按照分工兼任综治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民政代办员、宗教协理员等职责任外,还要从事社区(村)党建、民政、社保、安全生产等基本职责,普遍存在一人多岗、多员合一的情况。

3.有机制但不健全。综治工作有考核,但因督查落实机制、检查考评和奖惩制度不够健全,各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好,没有形成有效的综治合力。特别是对网吧、宾馆、酒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涉及工商、消防、文化、公安等多个部门,由于多头管理,各部门形不成打击的合力,管理难以到位。街道综治办与派出所、法庭、卫健办等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工作合力。

4.有平台但不实用虽然建立了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精神患者、流动人口、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采集录入人员信息,但在信息分析研判、运用“大数据”指导服务管理实战方面没有形成务实管用的推行机制,各类信息化系统还停留在信息收集、人员录入、统计比对层面,深度开发应用、综合研判不够。风险预判不够精准。对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还不够敏感、主动跟进不够。

5.有网格但不好用。现有网格员都为社区工作者,他们以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发现、上报社会风险,不具备行政执法和风险处置的职权和能力。但是一些行政部门将这些治理力量当做延伸到基层的行政下级使用,但又缺少相应的赋能赋权,事权不匹配导致一些急难险重的社会问题难以化解在基层,向上传导又未引起行政部门及时关注和有效管控,容易导致“小事托大、大事拖炸”,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策建议
     一要加大对基层综治中心建设的投入。建议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减少基层压力,规范建设综治中心场地,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积极整合公安、应急、城市管理等各方资源,在人员配备上再加强,整合各职能部门人员进驻综治中心集中办公,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在工作效能上再强化,落实“日监测、日汇总、日研判、日调度”工作制度,实现整体推进、联勤联动。

二要强化网格化监管服务。把网格化管理列入重点规划,将涉及社会治理职能部门的人员、资金、设施等资源下沉到网格,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配备网格员专属管理,着力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村网格员,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管理,严格考核考评,统筹开展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各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构建“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    

三要建立多合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科技信息建设统筹,发挥好大数据作用,推动建立共享平台,平台包括社会综合治理信息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事件处理系统、网格员APP、微信公众服务等系统功能,可实现城市基层治安的综合管理。网格员可直接调取平台汇聚的各类数据资源,综治部门可利用共享资源进行开展综治特色应用,实现一键报警、群防群治、重点人员管控、APP问题上报、视频联动、网格化联动等综治应用,从而实现对矛盾纠纷个案跟进督办、对矛盾纠纷形势综合研判、对苗头性问题预测预警、对重大矛盾风险提前掌握。借助科技力量,实现群众在线预约法律咨询、申请调解等功能,鼓励群众在线举报隐患线索,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把社会风险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群众满意在基层。

四要加大基层综治队伍建设。通过统一招考招聘的方式招纳一批网格员、信息员,制定考核措施,推动基层综治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着力培养锻造一批懂电脑、懂信息、懂数据的基层综治干部,全力提升政法综治队伍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