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相继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件,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向,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指导性意见。然而,当前基层存在三大问题影响上级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
一是各类政策未统筹。创业创新政策散落在人社、工商、金融、税务等多个部门,缺乏集中有效的传播和知晓渠道,缺少“一单式”解读、“一站式”对接服务,政策执行难以做到统一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发布在不同的平台上,政策的执行涉及多个部门,有时会出现不配套不协调的情况,缺乏有效的政策资源整合,创业青年对不同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的相关工作不够了解。比如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归税务;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资本认缴登记、出资方式等政策归工商。大学生要了解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因为信息分散和不对称问题,不得不问东问西,来回折腾,结果仍很难“对号入座”满足需求。政策在传递过程中,必须对接实体的实际,不能衰竭,现在有的时候,中央政策非常好,但在传递执行过程中衰减,碎片化,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变形,要使它完整落地。所以创业办要联合相关部门将创业政策整合,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民众的创业氛围。
二是行政审批手续繁杂。申请创业扶持的手续繁多,审批周期长,效率低,条件严苛,有些虽有政策,但未执行到位,还有创业成功后一些该享受的优惠政策审批时限太长,大大降低创业激情。今年国务院下文取消了包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审批等66项非行政审批事项,为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然现行的创业政策相关非行政事项的审批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简化,申请创业扶持的户口、档案、职称评定等限制性条件还需适当放宽。
三是地方政府财力投入有限。对创业创新的投入没有纳入县区级政府财政预算,或者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偏小,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强。现行的小额贷款的金额不大,一般为5万—8万元,贷款金额有限,贷款的领域有严格限制;由于县区级财力有限,并没安排太多的担保资金,不少创业者因寻求不到信用担保,而挡在政策门外。县区级创业孵化基地的投入非常有限,对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场租补贴较少,对小微型企业给予的扶持奖励力度不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