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计工作中,定期报表是各项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报表报送期内,调查对象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迟报、拒报等情况,影响了统计调查工作的进程。我局就“如何让调查对象配合工作;如何避免迟报、拒报等现象发生;如何确保调查对象及时完成好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等问题深入开展研究,提出“三轮并驱”提速统计催报工作,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一、加强《统计法》宣传,树立统计公信力
《统计法》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执法人员稽查的根本大法,我局不断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树立法制权威。一是定期对调查对象开展“地毯式”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重视《统计法》的宣传工作,让调查对象都对《统计法》有相应了解。二是对于迟报、拒报等法律意识不强的调查对象。在催报过程中,一方面向其宣传《统计法》赋予企业法人、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向其告知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被调查者接受政府统计调查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接受配合,否则就是违法,这样从法律上给予约束。
二、重视情感上交流,沟通拉近距离
单纯从法律的角度进行硬性约束,短期上看效果显著,一段时期内调查工作会相对顺利,但法律程序较为繁琐,投入精力较多,行政运行成本较高。情感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统计调查工作也是如此。企业统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身兼多职、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集中、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报表催报的过程中如果沟通不当,往往会造成企业报送人员的反感,导致工作不畅。我局多途径逐步了解和掌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主动根据他们的年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各个方面适时适度进行恰当的沟通,从而拉近彼此距离。在谈法理的同时,更重视情感的交流,双管齐下,提升统计催报工作。
三、开展“多媒介”交流,统计催报更快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沟通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我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统计催报工作。常规的电访、走访之外,根据调查对象工作环境的不同,我局通过群发信息、QQ、邮件、微信等多种媒介进行催报。新潮的网络语言让统计催报方式更加时尚。一个聊天表情、一句网络用语都能直观、形象地营造出幽默轻松的沟通气氛,瞬间弱化二者之间的各种差异,调动起统计员的积极性。催报工作不再是一件繁杂恼人的工作任务,而是变成拉我们与统计员沟通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