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石鼓纪检监察网 > 队伍建设

浅谈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三转”需做实三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13

  “我举报幼儿园学前班班额过大”。这是一名幼儿家长向石教文体局纪委反映的问题。费了一番工夫劝走上访人后,我们认为,他反映的‘班额大’没有实质内容,班额问题不属于纪检监察部门受理范围,因此建议他到基民教股反映问题。”

  类似一幕,以前也经常遇到。不同的是,以前可能会受理,现在则会按照分工要求,明确告知信访人应去主责部门。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三转”的推进,职能泛化、工作发散等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思路和具体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后的工作,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三点:

 

  一、明确定位 认得清更要把得住

 

  聚焦举报上访,将无关工作交给主责部门的要求虽已明确,但认识误区和困惑犹存。“纪检监察部门信访举报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受理和处理对党员、党组织和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举报上访。这个主业没干好,其他干得再好也不合格。 “三转”首先要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信访举报部门是“干什么的”,做到“不越位”。

 

  纪检监察部门积极转变职能,严格界定受理范围,明确对业务范围外信访事项不受理、不交办、不通报,把力量聚焦到受理和处理举报上访上,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今年上半年,我局纪委受理上访诉求13件。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仍有一些学校和信访举报干部,对“三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个别长期从事信访举报工作的干部对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实践需要认识不清,在思想上不愿转,在工作中仍按照“惯性”发力。比如,居民对学校广播噪音问题深感烦扰,也打电话到我们这里。如果我们不受理,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评价就会降低,基于这种考虑,纪委干部对范围外信访事项说“不”时,总感到底气不足。“纪委就是管干部的,有事找纪委准没错”,很多上访群众或学生家长抱着这样的观念,拿着乱收费、班额大、学生作业负担重等信访材料,以及名为检举违纪实则反映个人诉求的“贴牌举报”,走进纪检监察部门。今年上半年,我单位收到业务范围外的群众诉求就有9件。

 

  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这些模糊认识,我们高度重视,力争今年年底前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三转”按要求转到位。

 

  二、做实做深 凸显效果需做加法

 

  职能调整不是职能弱化,而是职能深化,需要跳出旧有工作模式,在依法依规履职上狠下功夫。

 

  “三转”以后做什么?怎么做?是纪检监察部门信访举报干部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纪检监察“职能看似减了,实则加了。工作越聚焦越深入,‘深化’不仅要做加法,甚至可能要做乘法。”

 

  比如,对信访举报数据进行整体分析,能体现“大数据”优势,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也有助于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每季度、半年、全年都要对信访举报情况进行统计,就是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除信访举报信息反映外,受理检举控告、督促举报件办理和保护举报人等职能,也都在聚焦、规范、深化层面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三转”深挖工作潜力,在同样舞台上唱出更加精彩的大戏。

 

  要求更高,难度就更大。譬如在对信访举报受理范围的界定上,有困难。在平常的工作中总结出“大的范围都明确,主要包括违纪检举控告、处分处理申诉和关于反腐败的意见建议三方面,但在细节上确实无法作出详细规定,再加上‘贴牌举报’非常多,所以难度还是有的。”为解决好这一“老大难”问题,现如今,我们加大了甄别力度,对难以界定的要求认真研究后再作答复。今年,我局成立了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属纪委管辖范围,该部门对范围外信访件逐一甄别后,盖章直接转职责部门处理。

 

  深入推进“三转”工作,要求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标准化水平。为此,从今年起,认真查看信访举报件登记是否规范,分流是否及时,流向是否清楚对问题线索进行处置,防止久拖不结、反馈不畅。”

 

  三、深化“三转” 关键要担当

 

  信访举报工作的重心必须发挥纪检监察室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落实责任,破解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许多信访举报在部门之间转来转去,一时落实不了,有些群众就上访到市政府或市局,我们今年收到的举报件多数来自上级交办。

 

  究其原因,关键还是缺少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纪检部门对信访举报工作重视不够,办理质量不高,工作开展不规范,举报件办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没有按照规定及时给实名举报人作出答复。通过上级批转才得以解决的问题,强化了上访群众的“信上不信下”心理,反过来加速形成了“倒金字塔”的信访举报结构。

 

  做好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的重要职责。作为纪律审查工作的头道工序——信访举报工作“三转”不到位,后续业务工作就会受影响。“当前的关键,还在于层层传导压力,督促纪委扛起深化‘三转’的责任,才能破解实践难题。”做好本级纪检监察工作,让信访举报工作直接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才不至形成恶性循环。

 

  从纪检监察部门自身来说,落实“三转”不仅要加快转思想,找准定位,着力创新工作方式,还面临转作风、加强信访举报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人员调动频繁,缺乏系统的培训,业务能力不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强,在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着信访举报工作“三转”的推进。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看担当、看行动。

 

  现在,本单位一些职能股室仍习惯于让纪委冲在一线。有意无意地将信访举报人员引导至纪检监察室。各职能股室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给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带来了客观困难。今年,一群众2次到市局上访同一事件,我们不是直接牵头处理事件,而是直接约谈了负有办理责任的股室负责人,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结果效果蛮好。“实践证明,采取督促和问责的方式,推动有关职能部门落实责任,效果要更好一些。”

 

  “有成绩,也有不足,‘三转’还需加力。”当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三转”更具体的方向,是要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全面体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的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如何既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也盯住无视纪律、破坏规矩的“小问题”,体现抓早抓小,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区教文体局  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