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石鼓纪检监察网 > 廉政文化

惊蛰,原来是人生的三种大修行

来源:儒风大家 发布时间:2021-03-05

作者 :儒风君



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位于雨水和春分之间,属于仲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雨水之后,雷声渐起,蛰伏的昆虫在冬眠中惊醒,开始爬出地面。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百虫惊醒,万物生长,到处都是一处春光融融的景象。

 

 

一、 顺时而动,应势而行


 

宋代张元干有诗云:“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惊蛰之后,温度升高,小动物都开始出来活动。

 

而传说中的龙,也会逐渐苏醒。


 

龙者,鳞虫之长。

 

秋分之后,天气转冷,龙开始潜入深渊,默默等待春天来临。

 

惊蛰之后,巨龙苏醒,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才开始抬头升空。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在外界环境严峻的时候,就连龙这么强大的生物,在严寒之中也懂得委屈自己,收敛锋芒。


 

《易经》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越聪明的人,越懂得顺应自然,相机行事。


 

所以,古人会在惊蛰这天,趁着雷声“蒙鼓皮”。

 

让自己做的鼓,也能敲出几分雷霆之威。

 

惊蛰节气到来,家里的虫蛇多了,出来四处觅食。

 

此时是驱虫的最佳时机,人们会手持艾草来熏家中四角,来驱赶虫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明智的人,会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采取不同的行动。

 

时运不济,就默默蛰伏,积蓄力量;时来运转,则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这样的人,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进退自如,无往不利。

二、万物生长,奋发有为


 

《易经》中,惊蛰属于雷火丰卦,丰,大也,明以动。

 

此时天地阳气旺盛,百虫纷纷醒来,万物茁壮成长,是一年之中最盛大丰盈的日子。

杏花、桃花次第盛开,黄鹂鸟开始鸣叫,蛰伏的鸠开始求偶。


 

陶渊明说:“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惊蛰就如同是天地间的一声号角,唤醒沉睡数月的花草蛇虫。

 

同时也唤醒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人们开始响应天地的复苏,开启一年的事业。


 

民间讲:“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惊蛰时节,雷声开始变得频繁起来,每一次打雷都可以给土地带来大量的氮肥。

 

此时养料充沛,是作物生长的最佳时机。

 

所以家家户户在收拾土地,播种作物,盼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如果错过惊蛰,那么一年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

 

此时是田地里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牵着黄牛,努力耕种,不敢有丝毫懈怠。


 

《周易》乾卦讲:“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此时最适合人们出来做事,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与回报。

 

惊蛰唤醒了草木蛇虫,唤醒了农民伯伯去耕种劳作,也唤醒了我们去工作。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抓住春天的机会,全力以赴,挥洒自己的勤劳与汗水。

 

不要偷懒,不要懈怠,开启一年的工作,开启一年的奋斗。

 

请相信,梦想能到达的远方,总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三、戒骄戒躁,谨慎行事


 

惊蛰时节,阳气盛大,万物蓬勃向上,壮观而辉煌。

 

但是,却也不能盲目乐观,过于自信。

 

雷火丰卦的第三爻里讲:“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意思是虽然现在时机很好,还是有一定风险,必须保持谨慎。

 

 

惊蛰期间,天地升温迅速,但是雨水却没有那么多。

 

非常容易发生春旱。农民伯伯需要时刻警惕,及时灌溉,防止作物减产。

 

蛰虫复苏,病毒和细菌也逐渐增多,春季流感必须足够重视。

 

为了让这一年的生活顺顺利利,不惹麻烦。

 

惊蛰时节,各地会有“祭白虎”“打小人”的习俗。


 

传说白虎之神为口舌、是非之神。

 

每年都会在惊蛰时分出来觅食,遇到的人,一年之内诸事不顺。

 

所以人们买来纸老虎,用肥猪血祭祀,让它不能再说人是非。

 

以此保佑自己的前程发展。

 

打小人则起源于拍虫,人们在这天拿着木拖鞋拍打纸公仔。

 

希望可以拍掉一年的霉运,一年的不顺。

 

 

《易经》中的履卦里讲:“履虎尾,不咥人,亨。

 

时刻保持警惕,就像跟在老虎身后一样小心谨慎,才能亨通顺利。

 

人生就像下棋,一着不慎,就能满盘皆输。

 

不要得意,不要放肆,心存敬畏,戒骄戒躁。

 

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小心慎重,才能减少失败,规避祸患。



儒风君说:

 

惊蛰是一个大变动的节气,有机遇,更有挑战。

 

顺应天时,保持谨慎的同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全力以赴,这一年,一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