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鼓区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上下坚持以打好发展"六仗"为主线,持续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锦绣新石鼓"的战略目标,重点在做实经济数据、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全力拼经济、稳增长、防风险,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区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形势呈现"数有波动、承压前行、势仍向好"特点。
(一)发展压力大,经济指标"数有波动"
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5.59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8亿元,同比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19亿元,同比增长-8.5%;四上单位净增数为-81家,均排名B类单位第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11.84%,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1亿元,同口径增长10.01%,排名B类单位第五。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排名B类单位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7元,同比增长4.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7.26亿元,同比增支0.58亿元,增长8.68%。全区市场主体净增3481个,总数为39203个。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出口下行、投资趋缓、消费不旺等因素叠加,导致宏观经济困难;二是在统计专项治理"挤水分、有责修数"等工作背景下,导致一些经济指标增速下滑,但随着统计工作不断规范、联网直报工作的不断完善,下半年将会呈现探底回升态势。如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到同比增长-8.3%。
(二)全力抓投资,项目建设有序实施
重点项目推进快。上半年,共实施重点项目69个,完成投资36.94亿元,投资完成率达48.17%。其中,2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71亿元,投资完成率达68.48%,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居城区前列。虎形山片区开发步伐加快,"蓝莓文化"旅游度假区建成开园;西湖老干所棚改、西湖公园棚改、玩美公园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争资争项成效好。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聚焦前期推进、建设提速、提前储备等关键领域建立清单,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截止目前,预算内资金项目进入国家储备库35个,已下达资金文的预算内资金5169万元,争资总量及项目数量排名城区第一。项目服务质量高。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1+2"项目决策审查等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切实强化监管责任。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三)着力抓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工业运行逐渐向好。上半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85亿元,累计增速14.9%,排名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2.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8.6%,比全市高出3.4个百分点。湖南天雁、南北特食品、振洋汽配等11余家企业均实施了数字化转型项目,完成上云上平台30家,数字化应用场景1个。都市农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新申报绿色品牌蔬菜产品6个,共认证"二品一标"绿色食品56个,总量居全市前列。加快推进蓝美乡侬园、鹏盛农业、兆祥四季果园、望夫湖、植渔汇等重点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国家产业强镇第一期项目,全面启动第二期项目。服务业克难前行。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以数字文旅、商贸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崭露头角。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1-6月,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26.3亿元。获评湖南省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四)大力抓品质,城乡升级稳步推进
城市建设更加美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涉及居民1967户,房屋建筑面积14.24万平方米,投资额700万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智能收集站点461个、收集设施801组。1-6月,完成28台电梯加装任务,申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82台,发放财政补贴金额470万元;完成6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地表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9,排名城区第二;优良率为82.8%,优良率改善排名城区第二。乡村面貌更加亮丽。全面实施《石鼓区人居环境整治提质扩面实施方案》《城乡治理标准化考核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农村改厕、空心房整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房前屋后清扫、公共区域清理等工作,加快推进屋场建设,新申报提质扩面屋场达30多个,筹资达1000多万元。持续巩固畜禽资源化利用和禁捕退捕工作成效,坚决杜绝反弹。有序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塑料薄膜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率,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持续降低。
(五)奋力抓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96万元人民币。新注册外资企业2家,衡阳陈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衡阳狒狒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外出招商7次,对接项目10余个,共接待客商70批次。正在洽谈朝阳片区开发、内蒙古广亿置业有限公司钛合金深加工等8个项目。开展促消费活动4次,参与商户700余家,拉动消费6500万元。各项改革持继推行。 "三坚八要"履职模式探索、"三审三见三督办"提案办理模式、"五中心合一"工作法、清廉社区建设、学前教育"双试点"工作、"三审三见三督办"等5个改革重点案例上稿《中央改革内参》。持续推进套餐式"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改革,实现企业群众到政务大厅办事,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打造规范化的综合政务服务模式。
(六)坚持惠民生,人民福祉有效保障
民生事业有温度。上半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268.47万元,特困资金162.12万元。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50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5%,政府补贴性培训805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69%。其中创业培训325人,完成任务的90%;城镇登记失业率2.81%,控制在4.5%以内。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7万人,征缴基金9668.84万元,发放养老金1.56亿元,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90万人,任务完成率居全市第四。积极推进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政府购买学位)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共计购买民办学位1179个,投入资金235.8万元。社会稳定有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五全一常态"工作机制,制订出台《石鼓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石鼓区企业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全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等多项制度措施。解决了长青路10号危房、旺角星辰消防验收、帝景山庄滑坡等一批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打非治违",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65起,其中非法经营储存烟花爆竹行为2起,实施了刑衔接,查处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作业行为5起。排查重大安全隐患45起。全力抓好隐患整改,上级共交办各类隐患105条,目前已整改86条。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仍需付出不懈努力。一是我区经济结构不优,亟待调整,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1.1:10.2:88.7,一产虽有亮点但占比太少;二产基础薄弱,对经济支撑作用不够;三产占比大受疫情影响也大,恢复较慢,增长动力不足。二是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不够,市场主体潜力未充分挖掘出来。三是项目进展不够平衡。房地产行情持续低迷,以致华侨城、华耀城、雁栖湖等片区开发项目推进缓慢。四是财税工作压力加大,我区财税收入增长基础尚不稳固,刚性支出增加与可用财力增长不匹配的压力持续加大。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下半年,随着国家新一批政策组合拳的加快出台,省委、省政府正谋划实施一批稳增长政策,市委、市政府正全面推进"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持续推进"聚力中心化"建设,下半年,我们将发扬优势、补足短板,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主要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实体经济。主攻现代服务业。大力支持中亿、华耀、华源、万居、中湘、华辰等专业市场做大做强。依托华耀城、中建等城市综合体和特色楼宇资源,重点招引一批银行、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企业落户石鼓,建设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区。借助省第三届旅发大会即将在衡阳召开之际,大力推进草桥文化风情街、欢乐湘江玩美公园、华耀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重点旅发项目建设,打造全市文旅高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制造业。扎实开展"智赋百企"行动,实施"一企一策",关注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湖南天雁、中油金鸿、振洋汽配等龙头企业原地倍增,推进制造业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推动新型装备产业园落地建设,打造以应急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研发、新型材料为主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推进国家产业强镇和省级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以上。支持农旅企业加快发展,以蓝莓乡侬园、香樟苑、远翔农庄、青月山庄、山水莲花、兆祥果园等为依托,打造全市近郊乡村旅游高地。探索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
(二)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促进消费复苏。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方面帮扶纾困具体举措,助推市场经营稳定发展。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夜间消费等多元消费,加大对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领域资金投放力度,强化零售业态支撑作用。全面落实"消费提振年"工作要求,抓紧出台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补贴方案,为下半年消费市场回暖打开局面。加速培育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四上"企业的培育工作和各项奖补政策措施,让达标企业尽早入库。争取"小升规"个转企"工作在‘质和量"上实现新突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优服务与提质效相结合、承诺践诺与公开测评相结合、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扎实开展"万企大走访""三集中三到位回头看""公开承诺""明察暗访""公开测评"五大行动,全力实现审批少、流程优、机制活、效率高、服务好,努力把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为石鼓的响亮品牌。
(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做深做实政策分析,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国家资金重点支持方向,精准做好项目储备、策划、申报等前期工作。立足实际,应争尽争、能争必争,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国省预算内项目资金和专项债资金。全面拓展多渠道招商引资,引进更多优质企业、项目、总部经济在我区落地发展。深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联合保障机制,持续用好"五制一平台"、省重大项目可视化监管平台等,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重点推动八中华侨城分校、虎形山片区路网、高速物流港二期、华辰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等21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中心敬老院二期、西湖公园片区改造、中心城区燃气管网改造等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项目;着力推进湘江完美公园、华耀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湘江北路风貌改造、蓝莓乡侬园等旅发大会项目;全力保障华耀商贸物流配套交易中心(B4地块)、天雁新四化产业升级、祥峰五星级酒店等项目正式落地建设。
(四)着力促进城乡融合。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光纤和5G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优化升级骨干网络基础设施,打造石鼓智慧城区。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安置房建设。持续开展城区"断头路"三年清零计划,加快北三环、红湘北路、惜香路等道路建设。全面精细城市管理。全域实施智慧垃圾分类。配合推进城区智慧停车管理体系、智慧燃气平台建设。完善全域视频监控系统。加大城区燃气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持续推动全域全员全面全程文明创建,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统筹城区和村庄规划建设,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改善村容村貌。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和示范建设。
(五)着力强化民生保障。全面完成省、市和区下达的重点民生实事任务,特别是在就业创业、社保监管方面要突显成效。在"一件事一次办"升级、"揭榜竞优"、扩大"跨省通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和提升行政效能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上狠下功夫,争取全省前列。依托南华附一、附二医院推动基层医疗建设,突出"医联体"成效,争取中医正骨医院提质改造工程年内完成投入使用。加快完成省、市下达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任务,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和安全风险防范处置。完成人民路小学提质改造工程、适时开工建设八中华侨城分校和虎形山小学。在教育综合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上出成效。
(六)着力守牢发展底线。认真落实依法处置、舆情引导、维护稳定"三同步"要求,有效化解金融领域信访问题。加大非法集资的宣传和防范工作。持续认真落实好省市自建房安全整治要求。积极适应房地产市场新变化、新形势,加快销售端持续回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尽快完成印象天玺、华源北街等2个项目的保交楼工作,加快完成文馨苑等安置房建设和分配工作,抓好房屋产权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成效,严防问题反弹。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防汛抗旱、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防范,确保全区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