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 > 区政府部门 > 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区发改局】关于石鼓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石鼓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3-03-18 11:09     

关于石鼓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全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锦绣新石鼓"的战略目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区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发展总体呈现难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6.41亿元,增长5.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其中,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0%、30.6%、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77亿元,税占比9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6亿元,同口径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617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29元,增长7.0%。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34847家,比2021年净增5921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5家。

(二)产业发展提质加速。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培育推荐5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雁机械入围2022年全省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新型装备制造园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湖南汇俊、衡阳南凌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天雁机械研发楼项目建成投用、增压器质量及效率提升项目全面启动。君玲食品二期产业基地项目基本建成。都市农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新申报"二品一标"[1]绿色食品认证5个,总量排名城区第一。完成省级特色蔬菜产业园项目建设,兆祥、鹏盛、望夫湖、武顺农牧成为全市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主供基地。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6%。华源、华耀、万居、中湘、中亿等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博文高级中学全面建成。华辰物流园一期建成开园,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开工建设。华侨城玛雅海滩水公园成为全市文旅新地标。

(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项目推进快。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3个,完成投资101亿元,其中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69亿元,投资完成率排名城区第一。创新建立项目建设"红黄绿"榜通报机制,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考核"。市重大建设项目"五制一平台"[2]综合考核排名城区第一,典型经验获得全市推介。争资引资成效好。高质量策划储备57个项目,总投资143亿元。争取国省预算内资金1.34亿元,排名五城区第一,实现城区"四连冠"。项目服务质量高。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1+2"[3]项目决策审查等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平台"的作用,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切实强化监管责任。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企业承诺制、容缺审批制和一网通办等,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四)城乡一体协同发展。城区品质明显提升。长湖街、江岭路、茅茶亭路、水湾南路建成通车。7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推进。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台,累计加装数量居全市第一。新增城区停车位343个。持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集镇管理、农贸市场、卫生死角、交通违章集中整治,潇湘街道获评全省文明单位。扎实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实验基地建设,率先推行智慧环卫、智能垃圾分类。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认定乡村车间28家,数量排名城区第一。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清零"。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2.8公里,好路率排名全市第一,梓青公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产业兴旺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角山镇旭东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深入落实周末生态环境会诊日制度,扎实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全力抓好合江套地区土壤污染、松木工业园异味扰民、湘江石鼓段沿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等突出问题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办结,空气质量优良率85.6%,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夏季攻势"整改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首次实现全年重污染天数为零。

(五)改革开放亮点纷呈。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出台《村社分账管理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产权制度改革与管理。持续抓好"放管服"改革,推出17个套餐式"一件事一次办",数量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实现"湘鄂赣"三省"跨省通办"。扎实开展"万企大走访""三集中三到位回头看"[4]"公开承诺""明察暗访""公开测评"五大行动,创新推行三级领导联点项目(企业)走访帮扶机制。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参加京洽周、沪洽周、旅发大会等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3个,其中"三类500强"[5]项目2个,签约总金额13亿元,引进资金总额7.5亿元,资金到位总额5.1亿元,项目履约率100%,开工率100%。在城区率先实现外资破零,到位资金100万美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出台促进"个转企""小升规"十条激励硬核措施,全年退减缓税费5.6亿元。联企服务"解难题攻坚月"活动典型经验获得全市推介,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获得湖南日报专版宣传。用心打造"101深度咨询室"[6]服务品牌,获评全省首批、全市唯一"五星级办税服务厅"。

(六)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0%以上,高质高效完成省市下达重点民生实事16项25个指标任务,自我加压完成区级重点民生实事5项5个指标任务,获评全市先进。14项基本公卫服务全面落实,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实现全覆盖,合江街道江雁社区获评全省健康促进服务阵地项目示范点。"双减""规民"[7]工作成效明显,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695个,获评湖南省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改革试点项目县市区。社会保障有力有效。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实现18连涨。城乡低保和残疾人"两补"标准分别增长6.7%、7.1%。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完成房产遗留问题办证1380户,460户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中心敬老院主体竣工。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369张。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全员核酸检测打造了"石鼓样板",并作为全市基层首创经验推荐给国务院检查组。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管理,开展国有"三资"清查处置,全力收回、盘活国有资产、资源、资金,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化解房地产项目逾期交房风险。加强金融领域风险隐患排查。顺利通过省安委会专项巡查。人民街道获评全省安全发展示范街道。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反诈打跨、金融处非、信访维稳、禁毒等底线工作,获评全省平安建设重点推进县市区。

总体上看,2022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向好、亮点纷呈。在肯定工作成绩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受疫情严重冲击以及特大旱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增速较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外部经济下行传导压力增大,特别是外贸形势较为严峻,消费不旺,实体经济面临较多困难;三是财税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需高度重视并抓紧财源建设。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助力区域中心化进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石鼓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市下达的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更优化

做强商贸物流产业。大力支持中亿、华耀、华源、万居、中湘、华辰等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华辰物流园二期建设。持续引进企业、行业龙头总部集聚,促进商务楼宇发展,形成总部经济基地。做优文旅康养产业。持续推进草桥文化风情街、松梅湖文化公园等文旅项目建设、重点建好"欢乐湘江"文旅综合项目,打造全市文旅高地。大力挖掘石鼓书院的厚重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支持南华附一、附二牵头建设大湘南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完成市中医正骨医院提质改造,加快区中心敬老院二期建设。做大智能制造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全力推动新型装备产业园正式落地建设,打造以应急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研发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区。支持传统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完成中小企业深度"上云、上平台"50家以上。做旺都市农业产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以上、改造提升2000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产量0.67万吨以上。加快发展新型农业,推动鹏盛、兆祥、望夫湖等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支持香樟苑、远翔农庄、青月山庄等农旅企业加快发展,全力推动蓝莓乡侬园文旅项目建成开园,打造全市近郊乡村旅游示范区。

(二)坚持不懈扩内需,促进投资消费更旺盛

增强投资活力。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国家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规划"笼子",积极争取国省市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资金、债券资金。加快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闲置低效项目促活攻坚行动,力争实施重点项目60个以上、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激发消费潜力。围绕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目标,加快释放多元化消费需求,开展消费活动10场以上。推进中亿汽贸城新能源汽车销售基地和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积极推动解放路、船山路、中山北路等老城区商业提质改造,规范引导"假日经济""夜经济"有序发展,争创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1个以上。创新招商引资。开展驻点招商、耙向招商、敲门招商,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政府+市场"招商新模式,力争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个以上、年度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积极对接各地衡阳商会,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推进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

(三)坚持不懈抓改革,促进发展动能更强劲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区城建投市场化转型,加大向外融资和内部注资力度。全力支持区农旅投深化公司管理改革。持续开展"三资"清理,全面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加快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配合全市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实体培育,力争新增高新科技企业10家以上。持续实施"万雁入衡"计划和"百千万人才工程"育才行动,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数字经济"领头雁计划",加快招引一批数字经济代表性企业,加快推进中国电信衡阳算力中心、衡阳铁塔5G基站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争当衡阳创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示范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九严禁",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擦亮"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跨域通办"品牌,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8]和支持民管经济发展"六个一"举措,全力实现审批少、流程优、机制活、效率高、服务好,努力把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为石鼓的响亮品牌。

(四)坚持不懈抓协同,促进城乡环境更优美

改善城市面貌。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西湖公园棚改和学宫巷棚改项目,完成文馨苑安置房主体工程。持续开展城区"断头路"三年清零计划,加快北三环、红湘北路、惜香路、常运路、松木路等道路建设。推动玫瑰园大桥建成通车。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8台以上。全域实施智慧垃圾分类。配合推进城区智慧停车管理体系、智慧燃气平台建设。完善全域视频监控系统。加大城区燃气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持续推动全域全员全面全程文明创建,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5.6公里以上,新增村级快递点4个以上。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屋场建设,统筹推进空心房整治、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创建美丽示范乡村、美丽宜居屋场。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全力申请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提升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效完成"夏季攻势"任务,重点推进合江套地区污染土地治理、湘江排污口整治、湘江石鼓保护圈,蒸水入湘江口水质提升、旭东河生态综合治理、旅游环线环境治理、角山集镇雨污分流建设。

(五)坚持不懈抓民生,促进社会事业更完善

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思政教育。持续推进人民路小学、都司街小学集团化办学,启动人民路小学本部提质改造。积极配合办好石鼓船山实验中学,指导办好博文高级中学。加快推进市八中华桥城校区、人民路华侨城小学、虎形山学校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进健康事业。改造提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医联体"[9]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格落实门诊、住院、异地就医、医疗救助等医保政策。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重点推进3个公办托育项目建设,新增普惠性托位700个以上。健全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0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高标准办好两家综合性养老机构,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六)坚持不懈抓安全,促进社会大局更稳定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五全一常态"[10]工作机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城镇燃气、学生防溺水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动态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措施。严格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审批和监管。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开展涉众型金融领域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化+信访"工作机制,加大信访积案攻坚力度。大力推广"屋场恳谈会""衡阳义警"等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常态化抓紧抓好禁毒、扫黑除恶、反诈、打击跨境犯罪等底线工作。


附件:石鼓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附件

石鼓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指标名称

计划单位

2021年

完成

2022年

2023年计划

计划增速(%)

实际增速(%)

实际完成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39.65

8.5以上

5.2

256.41

7.5以上

二、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

8.5以上

4.6

8.5以上

三、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9.5以上

4.6

9.5以上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以上

2.4

8以上

五、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3.23

6

16.8

4.36

6以上

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5908

与经济增长同步

5.9

48617

与经济增长同步

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943

与经济增长同步

7

28829

与经济增长同步

八、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500

2300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2.69

3.21

4.5以内

九、资源节约和环保

1.能源消费增量

万吨标准煤

已完成

目标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2.万元GDP能耗下降

%

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

%

4.氨氮排放量削减

%

5.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

%

6.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