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工作总结
石鼓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11月29日
2023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立足部门职责,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锦绣新石鼓"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主要成效及基本做法
扎实开展基础生产,完成稳产保供任务。一是积极发动粮食生产。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宣传发动、足额保障物资、强化服务指导、整治耕地抛荒和耕地"非粮化"、推进抗旱救灾等系列措施,全区已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97万亩,其中早稻0.8万亩、中稻及一季晚稻0.29万亩、晚稻0.8万亩、旱粮700亩,共完成粮食总产量0.85万吨,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粮食种植目标任务。新建成鹏盛集中育秧中心,育秧能力大幅提升,切实保障粮食生产。二是不断夯实菜篮子供应基础。加快三星蔬菜基地建设,种植蔬菜1.3万亩,生产上市的辣椒、茄子、西红柿等20多种优质绿色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三是大力推进品牌创建。新申报绿色品牌蔬菜产品6个,共认证"二品一标"绿色食品56个。四是全面完成生猪稳产保供。11月底,全区生猪存栏数量为11562头,生猪累计出栏为15205头,能繁母猪存栏为1326头,已完成了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数。五是水产品市场供应有效保障。全区现有水域养殖面积5220亩,主要养殖鲫鱼、草鱼等常规鱼种,并积极开发花骨鱼、红罗非、黄颡鱼、花鲢、俄罗斯金丝鲩、银雪鱼、中华鳖等名优品种养殖,水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蓝美乡侬园、鹏盛农业、兆祥四季果园、望夫湖、植渔汇等重点项目建设,并成功承办全省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获得省市领导高度认可。其中望夫湖设施渔业基地养殖面积400亩,已完成外塘场地标准化特种特色养殖塘建设和鱼菌共生3000平方米的连栋温棚,拥有饲料房、检测房等设施设备,并完成企业门头建设和会客楼的建设,各项先进的农业设施也已经配置完成;蓝美乡侬园设施水果基地建成3个高科技农业穹顶大棚育苗科研中心,分别为蓝莓育苗体验中心、嘉宝果馆、苹果馆,用于热带水果南果北种、北果南种、柱式立体栽培和鱼菜共生种植的研发。基地还拥有400亩的蓝莓园、400亩的苹果园,是重要的农文旅融合基地;鹏盛农业设施蔬菜基地建成高标准连栋大棚约12.5万平方米,均引用大棚控温控湿、水肥一体化、滴灌溉等新设备,真正摆脱传统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蔬菜产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同时鹏盛农业在二期基地上建设约一个工厂化育秧中心和20000平方米的育秧设施大棚,可满足石鼓和周边育秧(苗)需求;兆祥四季果园桑葚、蓝莓、西瓜、桃形李、阳光玫瑰葡萄已经采摘完成,目前正在出售红美人蜜桔;植渔汇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循环水高密度水产养殖项目已经投入生产,即将产生效益。
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村面貌。全面实施《石鼓区人居环境整治提质扩面实施方案》《城乡治理标准化考核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农村改厕、空心房整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房前屋后清扫、公共区域清理等工作,在角山镇高岭压缩垃圾站等7个垃圾中转站配备了7台除臭设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继续推进22个美丽屋场建设,共筹资达1000余万元,目前所有屋场基本完成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及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角山镇旭东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前进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省财政厅),利民村申报"全国和美乡村"。持续巩固畜禽资源化利用和禁捕退捕工作成效,坚决杜绝反弹。有序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塑料薄膜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率,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持续降低。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全区受污染的耕地按分类施治原则全部采取措施,受污染耕地种植状况明显改善。
着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土地合法流转,共流转土地15270亩。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涉农项目资金领域腐败问题,深入开展"三湘护农"专项整治,通过问题反馈与整改,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三资"台账管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和涉农项目资金分配监管,全区1个镇3个(涉农)街道已完成自查自纠工作,共清理29条线索,已完成整改28条,涉及金额达658.59万元。科学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利用现有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预计达到1057.86万元,平均每村达到6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0-30万元以上的4个,30-50万元以上的村6个,,50-80万元占1个,80-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清零,朝阳村、三星村、江霞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家庭农场43家,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全区适度规模经济不断增强。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规范农村村民建房行为,共审定村民建房申请44宗,推进乡村建房健康稳定发展。扎实推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对家禽家畜实行"应免尽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7个检查组累计检查企业210家次,反馈问题30个并全部整改到位,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持续推进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工作,全区农用拖拉机违规上路行为大为减少。强化农田设施建设,全面完成2021年利民村、和平村、青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成2022年旭东村和松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2023年新建2000亩、改建2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开始启动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力监管农产品质量,全面运行省级农产品追溯体系,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2658批次,经农残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9.7%以上,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强力推进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四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廉政会议和文件要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年没有违法乱纪事件发生。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抵御能力不强;二是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不高,第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锦绣新石鼓"决策部署,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提升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继续指导农户和种粮大户抓好秋收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持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开展疫情排查监测,开展常态化程序化环境大消毒,建立生物安全屏障,集中开展秋季动物免疫。加快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打造,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积极在省市各种大中型展销会上推介优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打造"石鼓一品"农副产品品牌;依托丰富的自然禀赋和农业资源,打造香樟苑、蓝美乡侬园、远翔农庄等一批产学研游一体化农业企业,推进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基础。
二是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加快推进22个屋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力争取2023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真抓实干激励。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旗帜鲜明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三是不断激活农村发展动力。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延伸现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产业链和开发新的多元发展的产业链,深度挖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附加值,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完善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加强联合合作,特别要以产业为纽带,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资产入股和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资源要素的共享共通,克服单一主体发展存在的不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农民。
四是坚决守护农村安全。抓好各项惠农补贴发放,保障惠农政策落实落地。抓好行业安全生产,聚焦农机作业、农村沼气、农药使用、畜禽屠宰等农业农村领域安全重点,切实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密切关注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依据灾情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指导农民提早做好防范准备。抓好农村自建房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