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所获荣誉及亮点工作
(一)获国家、省、市级荣誉情况
1.和平村为省级美丽乡村(和美湘村);
2.三星村创建衡阳市乡村建设重点村(市级数字型精品村)并通过验收;
3.成功举办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衡阳市主题活动;
4.成功承办2024年一季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
5.松木村成功申报2024年度市级美丽乡村重点建设村;
6.为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提供了一个现场点。
(二)在全市排名靠前、在市级(及以上)做典型发言获经验推介、典型经验文章发表情况等情况
1.石鼓区在2024年一季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代表发言;
2.石鼓区村庄清洁行动工作经验、设施农业建设经验、农业农村推进经验获红星云、衡阳智慧党建推荐。
3.特色亮点、突出成绩及创新工作等情况
率先在全市推进三星村创建市级数字型精品村。数字型精品村建设在打造三星村大佬屋组示范点外(为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提供了一个现场点),还加快推进配套的基础设施升级,同时也在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数字化管理的服务项目、数字产业发展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可对道路安全、森林防护、水域监控、环境卫生监管、重点人员关爱、庭院守护、乡村特色产业监控、乡村慧眼关爱家人的实时监控与调度,在实现智慧农业可视化助力数字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有效解决防溺水难、防山火难、交通要道监管难、卫生监管难等问题,助力群众生产生活。同时,依托数字化平台,还精心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圈,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农产品买卖渠道,还促进了本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乡村经济的活力,真正实现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二、主要成效及基本做法
(一)扎实开展基础生产,实现稳产保供。一是全面推进粮食生产。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宣传发动、足额保障物资、强化服务指导、整治耕地抛荒和耕地“非粮化”等系列措施,今年省市下达我区粮食生产任务为全年种植1.6万亩、早稻0.8万亩,现已完成早稻种植0.8万亩、晚稻种植0.81万亩,超额完成市定任务。二是不断夯实菜篮子供应基础。加快三星蔬菜基地建设,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27万亩,生产上市的辣椒、茄子、西红柿等20多种优质绿色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三是积极推动生猪生产,累计出栏16162头。四是有效保障水产品市场供应。全区水产品产量2520吨,主要以淡水鱼养殖为主,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五是有力监管农产品质量。全面运行省级农产品追溯体系,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2050批次,经农残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9.96%以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基本完成国家产业强镇第二期项目,加快推进鹏盛农业、蓝莓乡侬园、兆祥四季果园、望夫湖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蓝莓乡侬园蓝莓、苹果、热带水果、向日癸等品类分区建设已完成,成功举办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衡阳市主题活动;兆祥四季果园积极打造桑葚、太秋甜柿和红美人橘子等采摘项目,游客络绎不绝;鹏盛农业大量供应时鲜蔬菜,集中育秧中心积极参与早中晚稻育秧,满足周边百姓育秧需求;望夫湖建成自动化水产养殖基地,全面推进自动投饵、自动增氧、自动尾水循环处理的方式,有效提升高密度水产养殖品质和效益。二是全面完成2023年新建2000亩、改造提升2000亩,抓紧建设2024年新建2000亩、改建3000亩的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的旭东村等3个村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有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继续擦亮三星蔬菜、灵官庙水果、蓝莓乡侬园、君玲传统食品、旭东牛肉等重点区域名片,推进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持续增强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三)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面貌。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屋场恳谈会”作用,深入各村组,让村庄清洁工作家喻户晓,激发村民维护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贴近农村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平均主义、不搞大包大揽、不搞统一标注,近年共打造32个美丽屋场点,推进整治南岳高速、107过道石鼓路段两厢环境,打造和平村为省级美丽乡村(和美乡村),三星村创建衡阳市乡村建设重点村(市级数字型精品村)并通过验收,成功承办2024年一季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工作成效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持续巩固畜禽资源化利用和禁捕退捕工作成效,坚决杜绝反弹。有序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塑料薄膜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率,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持续降低。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受污染耕地种植状况明显改善。
(四)着力发展集体经济,推进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土地合法流转,共流转土地15270亩。深化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过问题反馈与整改,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三资”台账管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和涉农项目资金分配监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家庭农场48家,衡阳市兆祥果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官达翎家庭农场为省级示范家庭农村。科学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利用现有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村集体经济较快发展。
(五)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工作成果。抓好教育、医疗、饮水、危房改造等领域乡村振兴工作,全区现有脱贫群众912户2298人,监测对象28户72人,无一人返贫致贫。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不高,第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不强,品牌竞争力不强,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这些问题与不足亟需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锦绣新石鼓”决策部署,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提升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省市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打造,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积极在省市各种大中型展销会上推介优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打造“石鼓一品”农副产品品牌,切实增强石鼓农业农村影响力。
二是进一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屋场建设,加快推进和平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将三星村创建全市数字型精品村经验在全区推广,着力建设和美乡村,推进全区环境整体提升。
三是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以下的村清零、5-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万元。
四是进一步抓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底线工作,持续抓好村民建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安全等重点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