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财政信息 > 区本级预决算、三公经费、绩效评价公开

石鼓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来源: 石鼓区      发布时间:2011-03-25 16:51     

石鼓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文件(21)


关于石鼓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3月8日在衡阳市石鼓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贺水源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 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财税部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姿态,服从和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㈠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9060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33.33%,同口径较上年增收25907万元,增长40.05%,快于GDP增幅(15.5%)近2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88563万元,较上年增收25262万元,增长39.91%。分征收部门来看:国税部门完成44301万元,增收12538万元,增长39.47%;地税部门完成38579万元,增收9504万元,增长32.69%;财政部门完成7721万元(含耕地占用税),增收3865万元,增长100.2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485万元,增收5069万元,增长48.67%。

㈡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全区完成财政支出37353万元,比上年增加11419万元,增长44.03%。主要项目支出是:一般公共服务8305万元,增长22.35%;公共安全1750万元,增长62.34%;教育8317万元,增长45.63%;科学技术477万元,增长171.02%;文化体育与传媒304万元,增长1.53倍;社会保障和就业6938万元,增长19.97%;医疗卫生3991万元,增长94.78%;环境保护170万元,增长49.12%;城乡社区事务2775万元,增长23.22%;农林水事务2028万元,增长78.05%;交通运输294万元,增长2.23倍;采掘电力信息事务7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06万元;其他支出1709万元,增长3.62倍。

㈢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10年,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485万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上级补助收入23221万元,减去当年财政支出3735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322万元,本年结余31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10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0年,全区财税部门牢牢把握财税工作重点,积极主动促发展,全力以赴抓收入,尽心尽力惠民生,坚持不懈推改革,创新机制强监管,多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一)注重履职担责,支持发展取得新成效

按照"三产旺区、二产强区、民营活区"的产业发展方针,发挥职能作用,大力争资跑项,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潜心研究政策,精心包装项目,全心营造人脉,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资工作力度,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财政专项资金23462万元,较上年增加6665万元,增长39.68%,高于全国转移支付平均增幅(8.14%)31.54个百分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发展。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综合运用贴息、奖励、补贴的手段,牵线搭桥,促成市担保公司为新澧化工等十余家企业融资二亿余元;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各项活动,支持天雁公司收购ST轻骑,力争借壳上市;认真落实对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办理各类退税600余万元;先后组织天雁公司等企业申报企业技改财政贴息项目,成功争取到位财政资金217万元。三是千方百计助推项目建设。统筹整合资金1600余万元,加快规划用地500余亩的石鼓科技创业园的项目建设,现已建成12000 M2的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全部投产见效。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经费保障力度,重点支持晶珠购物公园、南方商用车汽贸城、中油金鸿华南总部基地及华南区LNG储备站等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为争取重大项目落户和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注重精细征管,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

2010年,我区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9亿元大关,财政收入在全市实现进位前移,收入总量跻身全市三强。一年来,通过创新征管机制,强化收入征管,既超额完成市里确定的年度任务,又刷新石鼓财政史上新纪录。一是创新组织收入思路。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权,坚持不懈做到任务早安排、分析早介入、征管早部署、催收早到位、稽查早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创新收入考核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收入激励机制,将收入任务完成和税务经费拨付挂钩。同时,进一步强化乡、街道协税护税工作职责,将乡、街道对漏征漏管户控管成效,作为年度财税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创新精细征管机制。深入开展财税"一打三清"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税收基础管理,积极开展重点行业税收稽查、企业欠税清收、小税种及非税收入征管,力促应收尽收。区国税局深入推行行业税负评估工作,在宏观分析中找问题,在微观分析中找税源,仅此一项增加税收近2000余万元。区地税局积极创新房地产行业税收一体化征管,在房地产行业发票管理中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创造了"石鼓地税"征管模式。区财政局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借助财政信息化手段,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做好耕地占用税征管职能划转地税工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力促耕地占用税颗粒归仓。全年耕地占用税入库5683万元,接近前九年收入总量。

(三)注重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

一年来,通过建立完善民生工程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民生财政支出所占比重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一是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年新增扩面10222人,征缴社会保险基金3590余万元,及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900余万元。二是足额拨付就业等济困资金。全年拨付就业再就业、低保、优抚等补助资金4700余万元,新增就业625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52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0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20人,完成职业培训3650人。三是医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安排资金600余万元,率先在城区开展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认真落实城乡医保政策,为城乡参加医保的群众报销医药费1535万元,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四是教育资金保障有力。全年用于教育事业经费8946万元,较上年增加2842万元,增长46.56%。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加固改造演武坪小学等11所学校B、C级危房24029 M2,拆除D级危房4085M2,及时足额发放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离退休教师生活费,发放中职助学金339万元,受益学生2665人。五是廉租房补贴及时发放。为全区2480户困难居民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60余万元。六是涉农补贴管理高效规范。坚持"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稳步加大对"三农"投入。以惠农"一卡通"方式发放涉农补贴15项,发放补贴资金670万元,其中:家电下乡补贴81万元、汽摩下乡补贴73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80万元。

(四)注重规范理财,财政监管实现新突破

一年来,稳步推进财政财务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财政部门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更加到位。一是着力规范财政支出管理。修改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对资金拨付实行"职能归口,分级负责,流程规范,信息共享"管理,公开办事程序、标准和流程,推行限时办结制、效能监察制,为预算单位提供规范高效服务。二是着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升级扩容。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与代理银行成功实现对接联网,全年完成国库集中支付资金3699万元;政府采购卓有成效。全年完成政府集中采购223批次,采购金额3122万余元,节支529万元,节支率14.49%;乡财区管乡用、村账乡代管两项改革全面实施开展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实现乡镇财务内网并入金财网,进一步规范乡村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三是着力强化财政监督。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对10余家社会团体进行"小金库"重点检查,进一步规范社会团体财务收支行为。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活动。对前三年来全区20余家安排和使用强农惠农资金的单位进行清查,做到自查面和清查面达到100%。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对我区的影响逐步显现,松木工业园封闭运行对我区财政当期影响很大,内生动力相对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压力较大;公共财政建设任务繁重,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监管和财政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应对措施,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

三、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区财政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的形势。

从不利因素上看:一是国家税改、信贷政策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随着楼市调控、增值税改革等深入推进,财政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尚不稳固,潜在波动性较大。二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保民生、促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三是市区财政体制有可能调整,市区两级财权与事权科学合理划分较为困难,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有利因素上看: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为我区企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将促进财政增收。二是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支出投入,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事业发展。三是我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效果将进一步释放,尤其是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长期投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将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基于上述形势的分析,2011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2011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支持经济发展,着力培植财源税源;强化收入征管,加大争资力度,着力增强财政实力;坚持为民理财,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原则:一是积极稳妥,稳定增长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收入计划,既要确保财政收入总量的稳定增长,更要注重区级可用财力的同步增长。二是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就业等重点领域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促进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三是锱铢必较,厉行节约的原则。坚持勤俭办大事,做到精打细算、锱铢必较。除法定支出和政策性支出,按规定增长比例及有关政策标准安排外,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的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已考虑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松木工业园封闭运行、城区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两项职能上划等财政体制调整因素的影响。

㈠ 财政收入预算安排

全区财政总收入安排106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6%。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7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㈡ 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7050万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上级补助收入4360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568万元,当年全区财政支出安排19842万元,比上年增长33.5%。具体支出项目安排:一般公共服务7856万元,增长38.77%;公共安全1020万元,增长15.65%;教育5364万元,增长38.93%;科学技术256万元,增长29.95%;文化体育与传媒88万元,增长20.55%;社会保障和就业1442万元,增长23.04%;医疗卫生986万元,增长16%;城乡社区事务1273万元,增长38.37%;农林水事务890万元,增长28.99%;交通运输40万元,与上年持平;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66万元,增长20%;其他支出561万元,增长21.17%。

㈢关于预算支出安排说明

2011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比上年增长33.5%,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切实关注社会民生,继续支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标,支持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推动和完善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支持城乡医疗救助医疗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二是突出支持"三农"。继续支持农、林、水利等事业发展,落实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计生奖励扶助等惠农政策,增加安排新农村建设经费,加大支持蔬菜基地建设力度。三是面向基层,重视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促进城乡基层协调发展。增加安排民情调查和村民、社区居民建房情况调查专项经费,确保群众工作深入推进;增加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建设农民美好家园;增加安排"公共服务进村落"资金,关注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民幸福生活指数;大幅度提高城市社区经费补助标准,夯实城市基层组织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安排社区清扫专项周转资金,保障社区清扫工作有序进行;对支持乡街运转与开展六大重点工作进行以奖代补,促进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四是依法依规保障人员工资福利等经费。安排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和公务员津补贴等所需资金。五是突出支持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依法保障教育、科技、计生等社会事业经费投入。六是切实保障建党90周年活动和区、乡两级党委换届和村两委换届必要工作经费,支持党史联络工作、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三、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圆满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伴随着"十二五"发展的铿锵步伐,我区已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我们需要紧跟科学发展大势,创新工作思路及措施,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争当排头兵。

㈠围绕生财有道,大力加强财源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敏锐把握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大局,优化整合财政资源,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等财税政策,凝心聚力加强财源建设,积极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做优特色财源。围绕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争当衡阳科学发展排头兵,打造雁城商都,建设石鼓新城"的目标,全力支持发展商贸服务及现代物流业,使我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我区商贸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强工业财源。积极支持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大户提质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采取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三是做活新兴财源。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统筹整合资金,加快推进石鼓科技创业园建设步伐,突出引导和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的中小企业进园创业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㈡围绕聚财有方,全力抓好收入征管

按照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高,进度均衡的组织收入原则,突出勤征细管,严格考核奖惩,奋力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完成。一是突出重点,强化税源监控。进一步加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收入进度和税源发展变化趋势,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二是应收尽收,强化收入征管。加大依法治税力度,着力挖潜增收。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兑现,确保税收高质量均衡足额入库。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把非税收入视同于税收收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不断做大财政蛋糕。三是注重质量,增加可用财力。注重调整和优化收入结构,着力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

㈢围绕用财有序,努力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一是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倾斜。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和乡村公益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继续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不断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倾斜。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完善城市义务教育扩容改造长效机制,继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三是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倾斜。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保障退休人员切身利益;完善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全力支持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现提标扩面的既定目标,确保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及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城镇居民及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的120元提高到200元;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多渠道补偿机制,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17.5元提高到25元,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围绕管财有力,强力推行精细管理

站在新起点的2011年,新形势、新任务都对财政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一是积极应对市区财政体制调整。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呼之欲出,我们要引起足够高的重视,紧盯工作进展动态,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工作,建立完善财政基础数据台账,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二是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制度改革政策,权衡税制改革对我区的利弊得失,特别是对增值税在一些生产性服务领域试点推行,消费税税目的扩大、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等,我们要在吃透上级政策的前提下,超前谋划,趋利避害,找准结合点,积极维护区级既得利益。三是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积极适应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新形势,既要自觉接受省市财政的各项检查活动,更要加强全区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加强财政管理全程监管。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渠道及方向。重点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各个环节。四是全面推行财政信息化建设。按照全省财政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规划,尽快启动公共财政信息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强业务系统建设、升级、维护、推广,为财政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各位代表:做好2011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前瞻的思维,更加务实的措施,谋划工作,组织工作,推动工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石鼓而奋勇向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