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政策文件解读

石鼓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3—2025年)解读

文件查询
标     题:
正     文:
文     号:
索引号 00000000/2023-87805 统一登记号 SGDR-2023-01001 文号 石政办发〔2023〕5号
公布时间 2023-04-26 来源 石鼓区 信息有效期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74号)、《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衡政办发〔2021〕30号),为全面提升我区公民科学素质,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方向?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衡阳“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路径和宜居宜业宜创宜游“锦绣新石鼓”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环境,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均衡化发展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石鼓建设,为衡阳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力争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协调性、均衡性明显增强。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普工作载体创新升级,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科普基础设施愈加完善,科学素质交流合作机制逐步优化。社会化大科普格局不断健全,大众化科学传播体系基本形成,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理性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二、如何提升行动?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重点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以校内科学教育为基础,整合社会科普资源,探索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融合发展机制,拓展校外科普活动内容。加强科技师资培养、完善科学课程体系,面向各年龄段青少年开展针对性科学教育,全面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实现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有效机制,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建设科技强区夯实人才基础。

1.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将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开拓创新等科学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远大抱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的科技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把科学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科学课程标准,在中小学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将科技实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发挥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作用,积极开展科普课堂建设等,引导中小学校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

3.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提高社会各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意识,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科学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优势,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心理咨询师等科技工作者进校园,宣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生理卫生和自我保护等内容。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学阅读、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等科学教育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提升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配合好国家“双减”政策,支持中小学校每学期到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及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科学实践机制。

4.强化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热爱科学、有创新潜质的中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大力开展国家、省、市、区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等活动,为热爱科学的中小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总结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

5.实施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送适合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满足青少年个性化需求。加大青少年科学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对农村青少年倾斜,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中学科技馆、儿童之家等设施组织开展各类农村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

6.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条件。加大对农村科学教师培养力度,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方式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责任分工:由区教育局、团区委、区科协牵头,区委宣传部、区科工信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妇联等单位参加)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引导农民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经营致富能力,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农村科技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科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力提高农村留守人群科学素质。

1.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遏制陈规陋习,围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营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依托职教院校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发动农民参与“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等。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持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训,支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发动农民参与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到2025年,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农民教育培训500人次以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50名以上。

2.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产业项目、基础设施、人才智力等方面结对帮扶,到2025年,组织辖区内商会和30余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到2025年,选派100名以上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培育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产业科普示范基地,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责任分工:由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民宗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文旅广体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等单位参加)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深化产业工人理想信念、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以技能素质和创新素质为重点,发挥科技专家服务团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新业态从业者职业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打造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1.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工人阶级宣传月”等活动,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开展宣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培养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2.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统筹规划劳动和技能竞赛,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与国省市竞赛相衔接。加大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

3.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企业人才培训,增强职工自主创业的能力,培育更多“石鼓工匠”。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高技能人才交流平台。开展“质量月”“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实施农民工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将农民工培养成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

4.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发挥学会、协会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大力推进衡阳“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入驻“科创中国”平台,并开展需求发布、成果发布、咨询发布。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责任分工:由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等单位参加)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面向老年人开展以智能信息和健康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充分发掘利用老年科技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发挥老年人在科学素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开展网络体验、电子设备使用指导等科普活动,提升老年人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能力。加强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2.实施老年人健康科普行动。实施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工作,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食品安全“护老”行动等,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等形式,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支持企业开发老年人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等老年用品,培育发展老年金融、老年旅游、老年养生等多元化服务业态。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展壮大老科协等老年团体,组织老专家开展农技培训、科技咨询、健康义诊、科普报告等活动。发展壮大老年科技志愿队伍,鼓励支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普及等志愿工作。(责任分工:由区卫健局、区民政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老干部服务中心、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人社局、区文旅广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协等单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