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孩童时代,我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名叫《焦裕禄》的电影。当时,还不太懂事的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哭得稀里哗啦。从那时起,心中便记下了“焦裕禄”这个名字。而今,成了一名党员教师的我,在学校党支部书记的组织下,重温了这部影片,重温了焦裕禄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我再次热泪盈眶。
焦裕禄来到兰考县这片贫瘠的土地当书记,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始终深入到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那简陋而又潮湿的办公室里,他和同志们一起规划着兰考县的宏伟蓝图;在北风呼啸,飞沙漫天的田间地头,他和群众一起挥锹劳动;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济粮食亲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旧的写字台前,他忍受着肝癌的巨痛,起草着治理风沙盐碱的方案。他坚持带病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同志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他是我们所有党员和干部学习的榜样。
影片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一段是焦裕禄同志在与原兰考县第一书记讨论工作问题时说的:“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满意的事,党会不满意?反过来,群众不满意的事,党会满意?”另一段是赵专员下来调查购买黑市大米这件事时对兰考县的党员干部们说的:“看一个干部是好是坏,就是要看他是不是真正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细细回想,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秉着让兰考人民满意的标准,他心中装的全是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全心全意地为兰考人民服务,让兰考人民满意,所以他得到了兰考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你看,在上级领导因为购买黑市大米的事要处分焦裕禄时,全县干部都来为他喊冤;在焦裕禄身患重病要坐火车去治病时,全县人民前来为他送行;在得知焦裕禄因病去世的噩耗后,全县人民无不悲痛欲绝。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将自己的名字与生命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让人们口碑相传,永远铭记。在老百姓的泪光中,他得以永生。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事迹给了我很深的感受,给了我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人生的真谛,思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当怎样活着?
县委书记与人民教师,两者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是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家长。看一个教师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就要看学生和家长满意不满意;看一个教师当得好不好,就是要看他是不是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爱戴和肯定。
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满意的好老师。于是,我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心里想的,全是自己的学生,走路的时候想,吃饭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也想。每天上好几节课,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到诊所输两天液好了些,又走上了讲台;个别学生学习跟不上,双休日、寒暑假带到家里免费补习;有的农村孩子家庭困难,帮他补贴学费、购买学习用品;虽然身怀六甲,但为了“六·一”的正常演出,顶着烈日,编排舞蹈;小孩出生才三个月,交给父母照顾,为了辅导学生功课常常很晚回家······那时候,满腔的工作热情让自己不觉辛苦,反觉甘甜。付出终有回报!当一拨拨毕业的学生走在路上与我相遇,仍然亲切地与我打着招呼,我的心里激动不已;当一位位家长谈论起我,言语中充满赞许和感激,我的心里欣喜不已。我想,我离那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然而,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身边少不了物质的诱惑。当身边的人生活上的变化不断地冲击着我,当工作的热情被一天天的琐碎慢慢地消磨,我心里那个坚定的信念也在不断地动摇着。我苦恼了:顶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环,干着辛苦与薪酬极不对称的事,我还能像当初那样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吗?有了这样的心思之后,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拼命,热情少了,埋怨多了,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更觉着委屈了自己。但转念一想,自己是一名党员,自己的党性何在?不想着做好工作,给别人做榜样,却想着消极怠工,怎么对得起自己在党旗下许下的誓言?怎么对得起“党员”这一称号?就这样,内心一直纠结着、矛盾着、痛苦着······
看了焦裕禄的故事,我的内心被触动了,我心中的疑问也渐渐有了答案。教师是塑造灵魂的职业,自己的思想都不纯洁,怎能帮孩子们塑造高尚的灵魂?教师是无私奉献的职业,要是心里只有自己,只想着自己如何过舒坦日子,怎能担负起家长们的殷切希望?我明白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沉甸甸的职业,就必须无怨无悔,扎实工作,努力为党和人民培育好下一代。也许我不会成为什么名师,不会有模范教师、先进教师的光荣称号,但一定努力做到不愧对学生,不愧对家长,不愧对党和人民,不愧对时代,不愧对自己的良心,这才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真正价值。这样想着,心里的结打开了,心情豁然开朗了,心里踏实舒坦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要把焦裕禄的故事作为一面镜子,常常照着自己,反省自己;我要把焦裕禄的精神化成一盏明灯,让它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指引我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教育事业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