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学习体会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财政局 贺珊珊)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05 16:05     

  4月17日,区财政局组织观看了电教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与其夫人邓颖超同志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四个日夜里走村入户,深入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落实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开出了思想上的一剂处方良药,对我们今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具有鲜活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是不走形式主义。周总理亲自写报告,亲自听群众意见。坚持深入实地、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并对调研取得的材料,认真分析,加班加点也要在调研结束返回之前就把调研报告写出来。而现在,我们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往往是以听汇报代替实地调查,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次调研下来拿回一堆汇报材料,究竟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实情无从分辨,以报告汇总报告,一级一级往上报,因此调研成果不佳,调查研究对决策的参考作用不够强。

  二是摒弃官僚主义。周总理的调研没有事前打招呼、发通知,直到总理从吉普车上下来,大家才知道来调研的领导是周总理,没有专门迎接,专车开道,专题汇报。为了能听到真话,洞察到群众害怕照相、害怕说真话留下证据会对自己不利的心理,立刻制止摄影师的拍摄。但是,现在很多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随行人员一大堆,接待人员一大堆,照相人员一大堆。同样是深入基层查看,同样向群众了解掌握情况,但是往往考察地点、考察对象都是提前安排好的,看到的、听到的未必都是真相和实情。

  三是反对享乐主义。影片中总理的随行人员三次提到钱:第一次,总理没吃公社准备的“大餐”,邓大姐吩咐随行人员暗地里调查一下花了多少钱补给公社;第二次,总理吃了老大娘用寿材换来的面,吩咐随行人员把寿材“换”回来等他们走后再给大娘还回去;第三次,随行人员给张二廷的小儿子买了一身新衣服,给总理说,我们的钱只够买一身衣服的了。吃饭付钱、付自己的钱,连老百姓送作纪念的一张邮票也不肯收下,这些细枝末节无一不体现出共产党人廉洁清正的公仆本色。但是,现在大多数的检查、调查,无论是被查单位接待还是吃大灶食堂,能自觉从自己口袋里交伙食费的寥寥无几,却也心安理得;对赠送的礼品、土特产欣然接受,嘴里却喊着人情社会,礼尚往来,拒绝了伤人家面子。如此之风长期盛行,自毁形象,威望何在。

  四是抵制奢靡之风。影片着重描写了周总理第一次到公社走访,公社人员专门准备了一桌饭,有菜、有肉、有酒,总理走到门口看见了,把已经迈向门槛的腿收回来,却到公社大灶与大家一起喝野菜玉米糊糊,要厨房把红烧肉一起煮了分给大家吃。搞特殊待遇的饭坚决不吃,却吃了人民群众送来的“感情饭”,充分体现了周恩来总理与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丰富了,想吃什么有什么,但是公款吃喝、公务接待蔚然成风,严重影响了我们党、我们干部队伍的形象,影响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造成基层单位和群众一听上级领导要来检查、调研,就摇头叹气的尴尬局面,表面上笑脸相迎、盛情接待,背地里暗自叫苦。

  历史是最好的教材。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认真查摆“四风”问题,就是需要和学习周总理这种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这部影片不仅仅让我们得到了思想上和心灵上的教育和洗涤,更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的一种激励和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深入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兢兢业业的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全心全意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