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下午,我在区财政局会议室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思绪万千,感慨颇深。
影片再现了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1年,亲车简从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四天四夜里,他走村入户察民情,深入调研解民忧,真实全面掌握基层干群所做、所思、所忧、所盼。通过影片的点点滴滴,真实展示了周恩来总理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再一次生动诠解了求真务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
——“两种吃,态度迥然不同”。当周总理看到公社炊事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他已经迈进房内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他和随行工作人员一道,在公共食堂与群众一起喝着榆树叶子熬的稀粥。但是在吃连弟奶做的拽面时,他的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大口大口吃着。因为他深知这是一位农村老人的一片心情,是对共产党的深情厚意。同时,他嘱咐工作人员要将老人的寿材赶紧买回来,等他走后再送回老人家里。这充分反映了人民总理爱护和关心人民,人民爱戴和景仰人民总理,党群鱼水一家亲生动刻画。
——“两种听,真假两分明”。周恩来总理刚到伯延公社前两天,公社主任郭凤林等同志出于怕给中央添“麻烦”而的考虑,刻意隐瞒真相,并把那些可能会讲真话的群众关起来,向周总理假汇报,说违心的话。特别是随着“善意谎言”即将说破时,郭凤林再三催促周总理返回北京,周恩来斩钉截铁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在刚进村时周总理看到榆树上的叶子都光了,村里的大人说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连弟说出了实话:“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叶子呢?”。周总理眉头紧锁,心情沉重,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田间地头坦诚相待。最终,以与群众“零距离”这把“万能钥匙”开启群众顾虑的“心锁”。后来,影片出现了会场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干部群众纷纷讲真话,说些掏心窝的话。
——言行一致,身教胜于言教。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自己大病初愈,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一道抢救地瓜苗,没有喊什么“给我上”的响亮口号,而是以实际行动昭示“跟我上”。劳累一天之后,周总理深夜亲自动手,撰写调查研究报告,亲自向向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其实,就是这么些小事,不起眼的点点滴滴,生动诠释“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充分说明共产党员应有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心系群众,求真务实的高贵品质。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物质匮乏特殊的年代,党群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留下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不足,净化了我们的心灵,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那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