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石鼓区教育局 > 校园简讯

磨好一堂课,淬炼一名师!青教赛"石鼓现象"的出圈密码

来源: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3-07-17

■全媒体记者李少华

"设计精湛,看了还想看,听了还想听。""刚刚去看回放没有了,哪个姐妹录了?"7月13日,第三届湖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青教赛)圆满落幕,在石鼓区三位参赛选手的直播视频评论区,留言者众多,其中有不少人希望能分享上课笔记和教学设计。

在代表衡阳市参加这场全省青年教师最高规格的教学技能较量中,石鼓区教育系统硕果盈枝,都司街碧桂园小学语文教师刘杨扬获得小学语文乡村组一等奖第一名,人民路小学应雅文获小学语文组二等奖,江霞小学数学教师王成睿获三等奖。刘杨扬被授予"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均获得"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

不仅如此,记者通过梳理前两届的全省中小学青教赛发现,每届比赛,该区都有选手获奖,这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并不多见。截至目前,在全省中小学青教赛中,石鼓区的总获奖人数已有6人,两人被授予"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一时间,中小学青教赛的"石鼓现象"引起关注和热议。

代表衡阳市参赛,小学组教师都来自石鼓

获得小学语文乡村组的第一名,刘杨扬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她说,能一路走来,感谢竞赛组委会为乡村教师开辟了专门赛道。与往届相比,本届竞赛单独设置了乡村教师组(科目为小学语文),为立志扎根一线的乡村教师施展才华、脱颖而出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刘杨扬(右四)站在领奖台上

"90后"的刘杨扬已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坚守了十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衡南县的乡村学校任教,2016年考入石鼓区三星小学,2021年调入新建成的都司街碧桂园小学。在三星小学的一次随堂听课中,石鼓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宋中莲发现这是个好苗子。

由于乡村教师组是今年新设立的赛道,刘杨扬接到比赛通知已是4月7日,而区赛的时间定在4月27日,这意味着在20天的时间里她要做好一切准备。时间虽短,好在有都司教育集团强大的教研团队的支持,他们专门组建了磨课团队,轮番上阵为刘杨扬"磨枪"。刘杨扬也不负所望,在区赛中脱颖而出。

从市赛到省赛,宋中莲一直担任刘杨扬和应雅文两位选手的指导老师,这让这位有着36年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经验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压力也是动力。从市赛开始,磨课团队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大家与选手一起筛选课题、设计教案、磨课试课。刘杨扬记得,端午节那天,她和指导老师一起探讨完善教学设计,直到深夜12点多。

教学设计下足功夫,课堂呈现耳目一新

应雅文参加的是小学语文城区组的比赛。人民路小学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成果突出,比赛经验也很丰富。此次参赛,磨课团队由衡阳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唐惠竹、石鼓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宋中莲、衡州小学副校长欧阳旭红担任指导老师,衡阳市学科带头人汪曲姬担任学校研课团队牵头人。

▲应雅文(右二)与磨课团队

虽然有着经验丰富的后援团队,应雅文和刘杨扬也感到了压力。因为竞赛要准备10堂课,一堂课就要准备一份说课稿、一份上课稿,再加一个说课课件和一个上课课件,这对选手来说是不小的考验。每个初稿写好之后,教研团队的老师们就与她们一轮接一轮地修改,一堂接一堂地磨课。大家直指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让教学设计更优化、更规范。

这场省级赛事高手云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石鼓区教研室的要求是:新、实、细。理念要新,教学设计要有创新点;课堂要实,要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教学;校稿要细,每个讲稿至少过6遍,准确到每一个标点符号。

此次竞赛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的第一次高规格的比赛,新课标的重心是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首次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宋中莲将两位选手的10堂课浓缩到3—4个单元的教学,更加精准地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

为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和"教学评一致"的新课程理念,研课团队在教学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每次有了好的点子,大家就通过视频会议一起探讨。在设计《纸的发明》一课时,为了实现在情境体验中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研课团队的一位老师还特意跑到耒阳市纸博物馆,为教学设计寻找灵感。

磨好一堂课,炼就一名师。在磨课团队的精心打磨中,石鼓区3位选手呈现了让评委耳目一新的课堂,最终站上了领奖台。在她们比赛视频的评论区,"教法新颖""讲析精妙""很有感染力"等赞美之词比比皆是。

以比赛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

小学数学也是石鼓区的强项,在上一届省赛中,人民路小学数学教师胡文君就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今年,该区选送的是同样来自人民路教育集团成员校——江霞小学的年轻教师王成睿。磨课团队由衡阳市教科院小数研究员陈湘萍、石鼓区教研室主任周再红、华耀小学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黄艳老师等"小数"专家领头,人民路小学数学教研组全力支持配合。在省赛备赛期间,团队重新精选了10个课题,大到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阐释,小到板书、站位及手势,团队专家手把手辅导,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每课模拟试讲、反复修改6遍以上。

▲王成睿(中)与磨课团队

"能在省青教赛这样高规格的平台上自信地进行课堂展示,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王成睿说,对自己来说,参加此次比赛既是一次淬炼教学技能的经历,也是一堂成长大课。

"备赛参赛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路径,成长起来的不仅有参赛选手,也带动了每个学校教研团队的成长。"周再红说,该区十分重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平台,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通过参与比赛,投入教学、乐于教学、善于教学,力争让每一堂课都出新出彩。

青教赛的"石鼓现象"与该区重视教研,注重将比赛成果转化教学成果是分不开的。据介绍,该区教研室各学科每学期都有一个主题性的教研活动,还经常结合教研最新动态举办专题讲座,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近年来该区不少新建学校投入使用,活动场地越来越大,但举办大型教研活动,依然挤得满满当当。

适应新课程改革,该区同样走在前列。新课标自去年9月实施后,该区在全市率先举办了全区性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以比赛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这在石鼓区已形成以点带面的效应。通过参赛,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提升明显,实现了从赛到课、从赛到教、从赛到研的延伸。他们更加热爱教学,潜心研究教学,自觉将教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在教学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少教师已成长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全媒体记者李少华  二审:蒋小峰、周再红  三审:谢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