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石鼓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3)
廖卫华委员代表政协潇湘街道联络工委
发言
—— 关于
石鼓文化传承刻不容缓的建议
2014
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国文艺家座谈会,针对当前文学艺术界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讲话,同时也阐述了文艺为老百姓服务的重要性,除了文艺要出精品力作之外,还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如沐春风,让我们文化工作者感到振奋!除毛主席四十多年前《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外,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二个制订“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任务”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我们感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希望!
本人在石鼓区文化馆工作已有20年,对石鼓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什么是石鼓文化?广义讲:凡存在于石鼓区域的古迹、寺庙、书院、传统民间工艺、书画、诗词、歌赋、碑帖、小吃、童谣等等皆属石鼓文化。由这些不同形式的民族文化延续发展,才使人们一代一代休养生息,构成历史。
湖湘文化一直是引领中国文化的先导,民族的灵魂,而其重心就在石鼓区。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的四大书院中,就有一家在石鼓区,衡阳的秀丽八景中,就有四景在石鼓区。作为一个音乐文化创作者,我已经有40年的创作经历,这其中的20年都是在石鼓区完成的。20年来,我先后在全国、全省获得了不少音乐创作奖项,这其中包括“中国民歌十大金曲”金奖和湖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这些奖项为衡阳市赢得了荣誉,为石鼓区开创了解放以来的音乐创作先河。
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人,我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
1.
首先,创作者对本专业的热情爱好,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
其次,创作者的淡泊名利,富有牺牲精神,和耐得住寂寞。
3.
最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在创作资金上的支持。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逢先必争,逢旗必夺”的石鼓人精神。就我而言,这十几年的音乐创作成绩与石鼓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资金上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本人唯有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接下来要谈的是石鼓文化的传承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很短暂,生活在一代代相传,而璀璨的文化,也在一代代相传。石鼓文化相传到今天,其中已经有很多组成部分失传,例如:渔鼓、山歌、还有小调。我们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做过一些工作,但成效并不大。如今,大部分年轻人追求时尚,认为民族文化是老土,对此不感兴趣;大部分创作者追求一夜成名,写几幅字就自命书法家,画几张画就自命美术家。这就是时下的风气:浮躁、浮夸、静不下心、耐不住寂寞,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民族文化的传承将越发艰难,石鼓文化的传承也将令人担忧。几年之后,我将面临退休,是否后继有人,目前尚不知道。培养石鼓文化传承人将成为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我认为要去发现和培养有一定艺术天赋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同时,政府要出台对文化工作的奖励机制,不能再空喊口号,停留于表面形式,要有具体的文件和条款并将其落到实处,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并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送年轻的文化干部出去观摩、采风、进修、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年轻人的专业知识水平;最后,要有奖惩分明的奖惩措施,打破用人机制的固有格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蒋中正先生在抗战时期曾经说过:“国家破了可以重建,但文化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过往的历史告诫我们,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支撑,那便会逐渐消亡。中央反复强调“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站得高,看得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无疑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注入了生机,给我国的文化工作者打了一剂强心针。文化的振兴就是民族的振兴,文化的强大就是民族的强大,石鼓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我们不能让石鼓文化在我们手中衰落,那样将愧对先辈、愧对国家、愧对后人。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石鼓区文化馆 衡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党派 民进
界别 教文体
大会秘书处 2016年2月23日 共印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