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同此时,家国共清明。清明是气清景明、万象新生的时节,也是人们思亲缅怀、表达感念的时刻。近日,记者在石鼓区采访发现,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全面推进,“文明祭祀”观念深入人心,“屏端相见”“时空信箱”“云上思念”“鲜花祭祀”等一大波操作正成为清明节里的“新宠”。
“又是一年清明,我亲爱的外婆……不管岁月如何流逝,对您的思念从未改变。”3月31日下午,家住石鼓区和平北路的90后市民陈先生打开“云上清明”石鼓区网上祭扫平台,点击“免费创建网上纪念馆”页面,“云”上寄托思念。
据了解,该网上祭扫平台设有人民英雄祭祀、抗疫英烈祭祀、亲人祭祀等多个纪念专区,市民可通过登录相应页面,运用献花、点烛、寄语等形式进行在线祭扫。同时,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平台还提供了公墓和纪念堂的预约祭扫、代客祭扫等多种便民服务,尽可能满足群众表达思念的需求。
当天,在青山街道船山路社区,不少市民饱蘸深情,将自己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汇成字句,书写在信笺上,然后投递到“时空信箱”内。市民王大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支持文明祭扫,他说:“烧纸钱既污染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我一定会文明祭扫,为环保作点小贡献。”
据悉,自3月27日至4月12日,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就在辖区各个社区服务大厅放置了“时空信箱”,免费为市民提供纸、笔以及信封,让市民把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絮语写在时空信笺上,投入时空信箱。活动结束后,民政部门将统一对“时空信箱”内的信件进行收集,送至市殡仪馆庄严传递。
“每年清明节前,我们都会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各类媒介向全区群众宣传文明殡葬与节地生态安葬等常识。”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区民政局联合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衡阳群众”志愿者通过上户宣传、微信群和朋友圈分享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50000余份,倡导市民采取家庭追思、网络祭扫、时空信箱等方式缅怀亲人、寄托思念。
此外,清明小长假期间,该区还将组织社工、“衡阳群众”志愿者在松木村等9个祭拜宣传站点悬挂横幅、给市民赠送菊花、派送宣传资料、讲解文明绿色祭拜政策和方法等。
清明节安全文明祭祀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
莺飞草长,清明将至。在这慎终追远、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重要时节,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共同度过一个文明、和谐、平安的清明,特向广大市民朋友倡议:
一、避免聚集,安全祭祀。为减少出行和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染风险,倡导市民朋友们取消实地祭扫或延期祭扫,采取家庭追思、网络祭扫、时空信箱(各社区办事大厅均有设置)及心灵家书等新型祭祀方式;确需实地祭扫的,实行网上预约祭扫(关注“云上清明”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无预约不安排祭扫。请大家遵守入园秩序,予以配合和谅解。同时可以扫码关注石鼓区云上祭扫平台,为已逝故人创建纪念馆进行网上清明祭扫,遥寄相思。
二、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更新传统殡葬观念,倡导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葬法,提倡骨灰撒散或者深埋、不留坟头,不私建坟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迷信行为和低俗祭祀用品。不违规用火、烧纸焚香、燃放鞭炮,杜绝各类安全隐患。
三、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祭之丰不如养之厚,疫情当前,我们更加明白这个道理。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世后,从俭办丧、文明祭奠,逝者安息,生者无憾。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继承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四、党员带头,以身作则。全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带头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规定、文明祭祀、安全祭祀、移风易俗、节俭治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让安全文明绿色低碳祭祀观念深入人心。
乌云总会消散,万物终将向阳,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身体健康,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广大市民朋友们,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共抗疫情,保护环境,度过一个安全、文明、低碳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