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潇湘晨报数字报 发布时间:2021-08-30
常宁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干部张小华(右一)生前照片。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亦从未有过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贴心、对自己严苛。”这是常宁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干部张小华生前在微信朋友圈写过的话。
今年8月10日,长期奋战在办案一线的他因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常宁这片不断向好发展的土地上,他不负韶华,执纪为民,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急难愁盼”事。
本报记者王欢李琼皓衡阳报道
在湖南省常宁市地图上,弥泉镇、白沙镇、板桥镇、三角塘镇四个乡镇呈不规则四边形结构,包裹住了常宁东南角近五分之一的土地。在曾经偏僻贫困的乡土上,如今大路小径四通八达,乡村产业蓬勃兴旺,百姓乐业安居。
在这片土地上,纪检监察干部张小华几乎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和光阴。张小华,生前系常宁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干部。今年8月10日,张小华因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送医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时年45岁。
3个月前,做了有8个年头乡镇纪委书记的张小华从乡镇调至市里。而在担任乡镇纪委书记以前,他已经做了20多年的村支书和乡镇干部。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亦从未有过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贴心、对自己严苛。”
“进入‘打铁’的行业,就要做‘铁打’的人”。——这是张小华生前经常说的两句话。如今,我们循着他的足迹,来到乡间田野,来到百姓家中,来到他办案的地方,感受一名共产党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与使命,实干与担当。
村里项目工程开工,拿着尺子去现场量水泥厚度
再过两个月,湖南衡阳常宁市漫山遍野的油茶林将迎来丰收。只是,当年和乡亲们一起栽下果树的人,再也闻不到果实的清香。
2008年10月,“全市优秀支部书记”张小华考取了公务员,担任白沙镇综治办主任。2014年9月,因其出色的业务表现,上级组织任命张小华担任板桥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此后,在乡镇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张小华一干就是8个年头。
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张小华业务素质过硬,党纪国法面前坚持原则、铁面无私,忠诚捍卫了党和国家的利益。
2018年,上级拨给三角塘镇湖边村产业扶贫资金5万元。三角塘镇召开党政负责人会议研究该资金的使用,有负责人提出:将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奖补,平均分配给76户贫困户,每人可分得700多元,这样没人有意见,发放工作也方便。时任三角塘镇纪委书记的张小华当场表示反对。他说:“用于奖补贫困户产业发展是可以的,但不能搞简单的平均主义,有些贫困户没有搞种植养殖,按规定不能发放奖补资金,使用一定要规范,要从严把关,这样资金才能用到刀刃上。”会议采纳了张小华的意见。
此后,张小华带队每家每户核实,最终发现有20余户贫困户不符合奖补条件。不搞平均主义,也不搞形式主义,在对干部待遇发放上,张小华也是从严审核把关。2019年,三角塘镇研究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生活补助待遇落实问题,有人提出:三角塘镇共27个村,村村有扶贫任务,但驻村工作队只有16个,其余11个村驻村镇干部也参与了扶贫工作,应该也参照驻村工作队队员落实待遇。
张小华又提出了反对。他的理由是:“待遇落实一定要严格执行文件规定,不能随意开口子、打擦边球,违规发放补助不但不是关心干部,反而害了干部,最后还是要收回来,干部还要承担违纪责任。”张小华这一番话,让众人恍然大悟。事后,张小华担心影响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专门找他们做思想工作,免除了他们的顾虑。
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群众利益,张小华从来说一不二。常宁市新二中选址建设在板桥镇新桥村内,属于市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征地拆迁等工作都与村民利益休戚相关。不少人来找张小华说情,请求多报一些征地拆迁补助,张小华严词拒绝:“一是一,二是二,是多少就是多少,哪能弄虚作假?”
“铁面”张小华给老同事——原三角塘镇镇长吴柏林留下深刻的印象。“村里工程项目开工,在材料资金使用上,他盯得很紧,电话问、店里查,拿着尺子去现场量水泥厚度。”
板桥镇新桥村支部书记阳细毛说,2014年新桥村选举村支部书记,不少人给张小华送礼,希望这位副镇长“收礼办事”,“但他谁的礼也没有收,谁的忙也没有帮,公平公正,老百姓投票是多少就是多少”。
不给村里添麻烦,不吃村里一餐饭,不收群众一兜白菜、一个鸡蛋——多名与张小华打过交道的村支书,不约而同提到这一点。他们起先不理解,后来明白:这就是“小华书记”最朴实无华的一部分。
“给我一周时间,我把群众的钱还回去”
执纪为民、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急难愁盼”事,张小华同样做到极致。
2014年,常宁板桥镇黄山村村民联合上访,反映一笔涉农资金被贪污的问题。张小华初步了解情况后,认定政府部门存在一定的问题,便请求当地党委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先行垫补近5万元涉农资金给群众,自己则牵头带领调查组奋战一个月,把事情查得水落石出,相关责任人被严肃问责。
“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张书记都特别上心。”常宁市板桥镇原纪委委员邓勤说,“他身体一直不好,但从未见过他上班缺勤,在解决群众问题上,他行动最迅速。”
2017年端午节前,板桥镇樟塘村委因财务不透明引发群众信访。为化解干群纠纷,张小华没有回家过节,带着邓勤在樟塘村会议室查了一天一夜的账。账查清后,张小华顾不上身体劳累,又及时打电话一一回复村民。时隔四年,邓勤回想起和张小华通宵查账的一幕幕,不禁哽咽。
群众利益无小事。担任乡镇纪委书记多年,张小华时刻把这句话挂在心上,付诸行动中。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常宁市委巡察发现三角塘镇水厂负责人刘某涉嫌存在向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违规收取入户管网建设费等问题。由于时间跨度长、基础资料不全,如何将“拔了的毛还回去”一时成为难题。有人建议,“收了就收了,上缴财政就算了”。
但张小华却不同意,他说:“给我一周时间,我将底子摸清,坚决把群众的钱还回去。”
接下来一周时间,张小华带队走访涉及此案的100多户村民。村民不在家,他就第二天再去。
三角塘镇三角塘村村民60岁的詹冬山还记得,有天一大早,张小华上门询问情况,“他跟我说,1500元是镇水厂违规收你们的,到时候会退还老乡。”詹冬山心里打了个问号:“收掉的钱怎么还能退回来?”后来不到一个月,他拿到了1500元。这笔钱相当于詹冬山一家人近三个月的伙食费,他说:“张小华是一名实在的干部,他把我们放在心里。”
三角塘镇纪委副书记李向阳回忆:“为了查清账目,张书记和我通宵查账,有次查到凌晨4点,张书记说他身体好像有点不舒服,我就让他去休息,他就在办公室沙发上眯了一下。”第二天,他又照常上班。
张小华没有食言。一个星期后,清退资金账目查清楚了,与每一家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相对应。张小华又马不停蹄召开资金清退会,被违规收费的百姓拿回了属于他们的血汗钱。
这个故事,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图文并茂地刊登在了2020年6月16日的新闻版面。张小华黑眼圈很重,但笑容满面,仿佛比群众的获得感还要多。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亦从未有过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贴心、对自己严苛。”张小华离开后,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还留着生前他写过的话。
自己的苦与乐,他不言不语;作为共产党员、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却从未有过懈怠。8年来,张小华经手立案36起,其中给予党纪重处分11人,多次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监督检查业务能手”“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5月,张小华调任常宁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工作。和张小华一同从事专案外调工作的徐田生回忆:“5月25日上午到岗,他当天上午就到‘4.27’专案组报到。”此后3个月时间,用同事的话说,他像个“陀螺”,充满激情、不知疲倦。
到专案组后,他看到同事用电脑做笔录,速度很快,准确度高,他非常羡慕,便自己花6000多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去办案的车上,他乐呵呵地跟同事说:“我不能拖大家后腿,要加强学习。”同事徐田生说,以前打字“一指禅”的张小华,每天在家用金山打字通练习一个小时。
“4.27”专案持续了三个月,正值三伏天,张小华“吃得苦,霸得蛮”,让徐田生印象深刻。“7月的一天上午,日头毒辣,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连续跑了五家银行。还剩最后一家时,眼看离上午下班只有十分钟了,张小华说要抓紧时间,随后像个小伙子一样撒腿就跑。我比他年轻,也跟着跑起来,我俩最终满头大汗赶在下班前赶到银行。”徐田生说。
8月份,为了办结另一个专案,张小华已经连续工作多日,连轴转进行取证工作。他从没喊过一声苦,说过一句累。儿子张滔记得,这段时间父亲“总是不在家,回来了就直接在沙发上一躺,天不亮又出门了”。
张小华新买的笔记本电脑还在家中。女儿张蕊细心把它收起来,“看到笔记本,总让我想起爸爸每天央求我教他学习打字的场景”。笔记本电脑里还有张小华办案的笔录资料,他设置了密码,儿女们也不打算删除——“这是我爸爸努力工作的痕迹,是他留给我们的纪念。”女儿说。
兄妹俩记得父亲跟他们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他们“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夏末秋初,三角塘镇的蔬菜瓜果开始了新一轮移栽。詹冬山自己种植蔬菜,还在村里就业,每月有600多元的工资收入。他还记得张小华登门询问的那个夜晚。他有点儿遗憾地说:“应该当面跟张书记说一声谢谢,喊他吃顿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