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盛夏,荷花盛放,给这个略显浮躁的季节,添了几分清新与芬芳。自古以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眼中,荷花,总是代表着纯净与高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实在难能可贵。他赞美荷花的高洁,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尘世嘈嘈,愿你我在心间种一朵莲,寻一处清幽与安宁,守一份清静与从容。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句话: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人生一世,不一定要富贵荣华,声名远扬,但一定要活得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一如写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陆游,不媚不俗。一如写下“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王维,不骄不躁。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思想。”一个干净的人,如素色的荷莲,出淤泥而不染,见过世间黑暗,内心依然澄澈;遍历风雨坎坷,也依旧保持初心与善意。

白落梅说: “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世间纷纷扰扰,充满了太多诱惑,能在这起起伏伏的生活中,始终坚守本心的人,最是难得。此生,愿你我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居高位而不倨傲,处低谷而不消沉。一如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不卑不屈。一如写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郑板桥,积极乐观。常言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初心易守,始终却难得。人生这一盘局棋,有进有退,有得有失,唯有不忘初心,方才可得始终。这一生,无论走过多远的路,都愿你依然温婉如水,依然笑靥如花,依然眉目如画。

人生匆匆,我们都是这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伤春悲秋、计较万千呢?不如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活得通透、自在。一如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怡然自得。一如写下“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的唐寅,闲适安逸。作家田维在《花开半亩》中写道: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人生无常,活得通透,才不烦恼;活得自在,才不纠结。若晴天丽日,就静赏闲云;若雨落敲窗,就且听风吟;若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的原来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如写下“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的朱敦儒,豁然开朗。换言之,如意之事也就十之一二,而淡泊的人会“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眼里多的是世间的风景和生活的美好。行走在这纷繁喧嚣的世间,即便做不到看破红尘、无悲无喜、得失两忘,也要修炼一颗淡泊、安宁的心,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人,也应当不忘初心,清净而从容、通透而自在、淡泊而安宁。人生亦如这无言的花开花落,绽放凋零,一切都将在岁月中老去,重归于尘,重归于土。在心间种一朵莲,抚平所有浮躁与不安,活出最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