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05-28
▲郑启芹老人与孙女郑欢的合影
四年前,郑启芹老人亲笔撰写了一本回忆录。这本仅有几页纸的小册子讲述了老人的岁月点滴。“田无升角……只有一间茅屋”“爷爷和爸爸去衡阳打工,被兵古佬拉去当脚夫。”“我跟哥哥到邵阳买班(辣)椒,在路上遇到了日本兵,把班(辣)椒没收了……”“1949年,全国都解放,打倒土豪分田地。”“1955年底,国家号召走合作化……1959年,国家大炼钢铁……1980年退休。”老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字里行间不难读懂国家变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这次之所以组织全家去夏明翰烈士故居参观,就是因为老爷子常叮嘱我们‘老辈人不忘过去的苦,子孙们珍惜现在的甜’。”郑家姑姑郑红军不无感慨地说出了此行的缘由和目的。
“变咯哒,变咯哒,哈变咯哒!”在夏明翰故居前,刚下车的郑老看着周边田陌纵横、生机勃勃的村庄,百般感慨。
▲郑启芹老人带着后生晚辈到夏明翰故居参观
▲老人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
▲老人要求全家和他一起向雕像三鞠躬
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郑家组是郑启芹老人的出生地,这个湘南小山村里还曾走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王船山。当地很好地运用这一人文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眼前的小山村早已不是老人记忆中的模样了。
在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参观时,老人喃喃地说道:“小时候,我在这个楼上读过书。”走在田间的木质游道上,老人又感慨地说:“如今田边都装了路灯,做事就方便多了。现在农村这么好,我要是能再活一百年就好了。”
回城路上,云霞烂漫,霓虹闪烁。坐在车上的郑启芹老人一言不发,或许是一天的行程让他累了,也许是一生的回忆太重了。但下车时,他拉着孙女郑欢的手,用浓重的乡音说:“你们好好干,听党话,跟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