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廉政东城 发布时间:2021-09-07
拒绝酒驾
如今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更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心中
必须坚守的底线
但现实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公职人员
对酒驾醉驾的认识存在误区
以致产生酒驾醉驾行为
并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廉政东城”小编整理了现实中存在的
九大酒驾认识误区
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
敲响警钟
正解:其实不然。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酒后驾驶摩托车肯定属于酒驾,同样要受到相应处罚。
正解:服用醒酒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但并不能分解酒精、减少酒精含量。
正解:酒驾的认定标准和酒量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是否构成酒驾,依据是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标准。
正解:喝水、吃口香糖等方式让口腔里的酒精含量降下来的做法是没用的。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检测的是来自肺部的气体,而不仅仅是口腔里的。
正解:汽车发动并发生位移,驾驶人即处于驾驶行为当中。即使车速再慢,由于控制能力及反应能力上受到酒精的麻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在此情况下,极易发生危险事故。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只要将车驶离车原位,就可以认定有了驾驶行为。而只要驾驶员饮酒后在道路上有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即构成酒驾。
在小区内、马路牙子上等地点饮酒驾驶,经测验调查后若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交警也会按照相关法规条例统一处理。
正解:网购测试仪并不靠谱,不能作为法律依据。而且,认定酒驾,使用酒精测试仪只是初步检测,还要抽血检测血液酒精含量。
正解:酒精一般在人体中代谢的时间为10-20个小时。如果少量饮酒,至少要在6个小时后驾车。如果头一天饮酒量比较多或特别晚,体内的酒精至少要经过24小时后才能散发出去,因此建议第二天不要开车,否则,也可能产生酒驾甚至醉驾违法行为。
正解:药酒、酿酒、甜酒、梅子酒等,不管是什么酒,只要饮用后驾车,体内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mg/100ml同样是属于酒驾行为的。
正解:网传,遇到突发疾病或者其他意外等紧急情况,需要开车送人去医院急救时,车主可以拨打110进行备案,就能开车送病人去医院。
公安交管部门表示,没有这个说法,处罚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来判定。
如发生在2018年的“酒驾送重病妻子就医案”,经检察机关判定车主构成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但法官再三强调,“本案中发生的‘醉驾救人’,有其罕见的特殊性。”
在现实当中,紧急避险要结合事发时的实际情况、当事人动机、行为后果等等综合考量,一般适用情况极少。
在此提醒大家,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遵守法律,第一时间向公安、卫生、消防救援等专业力量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