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鼓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12-02
“穷怕了!觉得只有手里有钱才有保障,恨不得晚上抱着钱睡才安心。都是错误的‘金钱观’害了我……”重庆市九龙坡区征收事务中心原会计李芳在单位警示教育会上如此自我剖析。李芳把套取公款作为自己的“生财之道”,4年多的时间里涉嫌贪污公款达千万余元。2021年3月,李芳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6月,九龙坡区人民法院对李芳涉嫌贪污一案开庭审理,择期宣判。(11月10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李芳如此放肆贪污巨款,令人十分吃惊。她认为自己因“穷怕了”而贪污这说辞,确实属于真实的表白。换个说法,就是贫穷成为其大胆贪腐的“壮胆酒”。看看她伪造的报销单,虚构的工程项目,以及几十万、上百万的报销金额,确实属于胆大包天。李芳的堕落腐败告诉我们,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滋生贪婪邪念,不可伸出贪腐黑手,贫穷永远不能成为贪污的“壮胆酒”。
李芳因为从小家境贫穷,谈“穷”色变,总在“梦想”有朝一日咸鱼翻身,腰缠万贯,钱财堆积如山。这个“梦想”终于在2017年有了实现的“希望”。那一年担任会计的李芳,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勤奋上进的工作态度,获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同时负责账目复核和出纳的工作。单位的高度认可与财务管理漏洞为李芳实现发财“梦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以致一个小小会计竟可以凭借伪造的报销单轻而易举将千万元公款据为己有,成功成为千万富翁。只是李芳没想到这不该拿的横财来得快去得快,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误了美好人生。
审视李芳的人生,渴望金钱的种子其实早已埋下。童年时贫穷的生活磨砺了她自强拼搏的性格,也令她对金钱极度渴望。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年幼不谙世事,因“穷怕了”而渴望金钱,人们不会惊奇,更不会求全责备。毕竟有了钱,就可以告别贫穷,幸福指数自然会提升,梦想有钱对于童年并非是什么坏事情。问题是李芳童年种下渴望金钱的种子伴随其人生履历而发生变质,不幸异化为不择手段贪污的种子,这贪污的种子在获得适宜生长的土壤后而疯狂生长,短短四年便“成功”将李芳造就成巨贪。李芳在贪污路途上可说是不择手段一路狂奔,恬不知耻,彻底暴露贪婪无厌真面目。
因为李芳对金钱特别渴望,小时候家里贫穷又被她当作贪污“壮胆酒”,于是人生价值取向也就由量变到质变,由小时候渴望金钱到参加工作后大肆贪污。这种变化背后,真正原因是思想出现严重问题。一是道德品质沦丧。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对钱财获取有明确道德标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贪污公家钱财属于歪门邪道,背离了获取钱财的道德标尺。对贫穷态度,有明确道德要求:“贫贱不能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因“穷怕了”而不顾名节情操大肆贪污,失去堂堂正正做人基本道德素养。二是敬畏之心缺失。党员干部,必须对党纪国法保持敬畏之心,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严守法纪红线,不该拿的钱一分不拿。贪污就是违法犯罪,这是普通群众都懂的道理,这对于党员干部不言自明。李芳如此大肆贪污,显然是在金钱诱惑下对党纪国法不再敬畏,没有了敬畏之心,自然会恶向胆边生。
李芳是小人物,家境贫寒,本来应该好好珍惜这份令人羡慕的公职。然而由于思想严重变质,在“穷怕了”的自我欺人理由掩饰下大肆贪污而被开除党籍与公职,还要接受法律制裁。作为寒门子弟的李芳,好好的人生就此掐断,令人痛心。但法不容情,这是她咎由自取。
任何人不管出生寒门还是富家,在单位都要克己奉公,遵纪守法,不该拿的钱财一分也不要去打歪主意。尤其贫寒家庭走出来的人,更要以李芳作为人生警示典型,切不可用贫穷为贪腐壮胆。将贫穷当作贪腐“壮胆酒”,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石鼓纪委监委 刘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