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石鼓纪检监察网 > 学思践悟

练好倾听“家长里短”基本功

来源:石鼓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05-31

福建省纪委监委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持续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督促乡镇纪委以自身作风转变来监督推动基层工作作风转实。如何沉下去?一线监督怎么做?福建省纪委监委给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开出“方子”:要善于从家长里短中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政策落实情况,找到促进政策完善和作风改进提升的空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5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如何下沉基层,福建省纪委监委开出了“从家长里短中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政策落实情况”这一良方。用心倾听广大村民的家长里短,从家长里短中发现问题,顺藤摸瓜解决问题,做人民群众的坚强后盾,这是下沉干部必修的功课。

“家长里短”是乡村社会生态的真实写照。村民聚集一起,总喜欢拉家常,而谈论最多的则是身边的人和事。在这些家长里短的拉家常中不乏对村组干部的评价,对村子里大事小事的谈论;不乏对各种惠民政策的落实讨论,对身边不良风气的鞭笞;也不乏将自己有关的想法与期盼对大家倾诉,不乏为他人问题得不到解决或处理不公鸣不平。“家长里短”是本真的乡村叙事,是草根阶层对身边问题本色评议,是基层社会生态原汁原味甚浓的缩影。要看乡村真实生活,决不可遗忘乡村的“家长里短”。

“家长里短”是发现问题重要路径。村组干部常自我戏称“泥腿子”干部,处理问题可能带感情色彩,可能为求和气“和稀泥”;面对各种惠民政策,可能有意替他人帮点小忙,也可能为一点小利而打“擦边球”。在这种思维左右下,村组干部在执行政策与基层治理中跑腔走调难以避免。然而这些问题不一定会被举报,也很难让村民当面鼓对面锣质询。毕竟乡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彼此之间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关系,自家人、族内人、亲戚等等要素构建的人情面子,使得有些问题并不适合在正式场合说出来,因为一旦公开摆到桌面上,就意味着得罪人,会被大家认为不讲情面。在熟人社会,有不同意见或不满大多数是选择藏在心里。但一直藏着又会感到很憋屈,总要找到倾吐机会。而拉家常便成了表达心中不满一种有效途径,尽管说出来不一定会解决问题,但说出来多少会获得心理平衡。可以说,乡村有不少问题,包括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村组干部作风问题等等,往往会在夹杂在“家长里短”中,关注“家长里短”就会发现乡村一些隐藏的问题。

倾听“家长里短”是乡村治理的金钥匙。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解决他们“急难愁盼”问题,是乡村治理永远绕不过的话题,只有群众身边的问题得到解决,人人能够安居乐业,基层才能安稳文明,人心才能凝聚在一起劲往一处使,乡村发展才会步入发展快车道。但由于乡村的盘根错节人际关系形成的熟人社会有不少问题被雪藏起来,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取。这些隐藏的问题无疑是乡村振兴的拦路虎,一日不予清除,村民幸福指数就会大打折扣,乡村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乡村振兴就会沦为空谈。对乡村治理,发现那些隐藏问题很关键,只要隐藏的问题得到解决,乡村治理就会令人刮目相看。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被长期隐藏在熟人社会不被发现,让人民群众失去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因此,干部修炼倾听“家长里短”基本功这是下沉乡村必然需要,只有具备这种基本功,才能发现乡村隐藏的问题,继而依纪依法处理这些问题,才会彻底消除干群之间的隔阂,才会同心同德共促乡村发展。主动走进群众之间,用心倾听“家长里短”,就是获得了一枚乡村治理的金钥匙。有了这枚金钥匙,乡村必定风清气正,群众必定喜笑颜开。

“家长里短”有故事,下沉基层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倾听“家长里短”基本功,善于在村民的闲聊叙事中发现问题,掌握乡村治理“金钥匙”,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石鼓二中刘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