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学习体会

学习三种精神 增强三种意识(五一街道 周卓霖)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05 15:53     

 

  2014年4月10日,在石鼓区五一街道党工委的统一组织下,街道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和平凡的事迹,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新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时,周恩来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伯延公社,在四天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心系群众、为群众利益鞠躬尽瘁的优良作风。影片中周总理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老区人民爱党爱国、为国分忧的质朴情感,让我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部电影于我、于新时期的所有党员干部都不失为一面对照差距的镜子、一剂净化心灵的良药和一本鲜活生动的教科书。

  观看电影后,街道党工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以“谈一谈体会、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出路”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踊跃发言,结合影片谈体会,对照“四风”查问题,联系实际找出路。通过大讨论活动,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认真学习周总理的三种精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三种意识,让群众感到关怀、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一、学习周总理甘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公仆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要和群众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诠释。一是共同学习。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获取更广泛地来源于实践。影片中周总理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召开群众座谈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群众工作中提升执政能力和本领,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优良传统。当前社会思想多元性、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基层党员干部就必须要增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意识,虚心向群众请教,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做法和新经验,顺应民意、集中民智,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二是共同生活。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特殊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影片中周总理不吃社员特意准备的红烧肉和鸡蛋,而是和当地群众一样,吃了一碗连弟奶奶做的拽面,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心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的优良传统。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利益诱惑不断涌现,导致少数党员干部生活腐化、作风散漫,严重损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对待群众要心存敬畏、心存感恩,真正将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三是共同劳动。尊重劳动是尊重群众的必然要求,和群众共同劳动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内容。影片中周总理和群众一起在田间劳作,和群众一起在大雨之夜抢救地瓜苗,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尊重群众和劳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祉的优良传统。当前开展群众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和工作的内容虽然都发生了变化,但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保证党和人民群众最直接的联系,帮助和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谋幸福。

  二、学习周总理敢于担责的精神,增强落地意识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保证党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共产党人“能听意见、敢担责任、会纠错误”的自省意识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是虚心听取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满足群众需求。影片中周总理进村入户,与群众促膝交谈,在插地瓜秧时,群众指出总理没有掌握插秧的方式和技巧,周总理认真听取意见,虚心向群众请教,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虚心听取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错误和缺点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落地意识,深入群众当中,用群众的眼睛去查找不足、发现问题,用宽广的胸怀和知错就改的勇气去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己人。二是诚心自我批评。正视和纠正自身的错误,是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保持我党高度团结和旺盛战斗力的坚实基础。影片中周总理在座谈会上,当群众指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村干部存在的种种问题时,当周总理看到因为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困难时,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真诚向群众道歉,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揭短亮丑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落地意识,深入基层,在人民群众面前公开进行自我批评,不讳疾忌医,将群众的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决心纠正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每一名共产党员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成长、永葆本色的根基。影片中周总理发现中央政策发生偏差,大食堂存在许多弊端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有过则改,办事果断,顺应民意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落地意识,重视群众呼声,重视群众利益,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将基层的群众工作落到实处,把自身问题和错误的纠正落到实处。

  三、学习周总理勤于调研的精神,增强解难意识

  毛主席曾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对于了解国情民意、辨明是非曲直、分析解决问题、指导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客观务实”的问题意识在影片中得到了集中展示。一是察实情。实地了解基层民情民意,直面困难矛盾,听取批评意见,真正做到“沉水底”、“接地气”,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影片中周总理融入群众之中,在与群众共同生活劳作的同时实地调查摸底,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看到浮华背后的真相,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足实际、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要本着“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原则,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找准群众所反映问题的关键所在,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二是听实话。“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调查研究中要重实际、轻虚言,群众是否愿意讲真话、道实情,不仅反映出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高低,更反映出党群关系的好坏。影片中周总理用真诚的话语打动群众,用务实的行动去感染群众,才从群众中得知了被公社干部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隐瞒的群众真实的生活状况。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相信群众的优良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要杜绝听汇报、看典型的调研方法,时刻群众心贴心,防止信息失真,防止流于形式。三是办实事。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工作的开展,是指导政策的制定,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通过调查研究,搭建起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进一步促进党和群众的和谐关系。影片中周总理顺应民意,认真分析论证伯延大食堂问题,彻夜和毛主席研究讨论,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充分体现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勤政为民、注重实效的优良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地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作为工作成效的标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