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的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谈编制《计划》特色
问需于民,
倾听群众的呼声是此次编制《计划》的一大亮点。刘鹏说,
体育总局在代国务院起草《计划》的过程中,坚持开门写《计划》和联动写《计划》。
广泛征求了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委、全国体育系统、新闻媒体、“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众多专家的意见,并通过网络公开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
形成了人人都可为《计划》研制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全国确定了北京市东城区等8个城市作为《计划》研制工作联系城市,
通过上下联动的做法,使《计划》的编制更加体现问题和需求导向,
并促进了《计划》和地方各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研制工作同步推进。
在《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倾听民意的大门将继续敞开。刘鹏说,
在下一步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同样要开门,
继续了解群众的呼声,使我们在执行《计划》的具体过程中做得更到位。
还将编写一系列配套政策,以求做到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求。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还将继续采用联动的办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
甚至不同单位,培养不同的典型。
通过联动,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此次编制《计划》的过程中,分为了体育系统人员和专家学者两组,
按照不同的专题进行调查研究编写《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
同样可以借鉴分组的方式。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群众的不同要求,
分不同的组别、按照不同的专题进行调查,从而使实施工作做得更加具体,
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求。
谈推动《计划》举措
“我相信在这个新周期中,
民众对全民健身会更加关注,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会大大提高。
因为经济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已愈发成为重要的诉求,这是推动全民健身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刘鹏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和批示,
已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体系,这为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包括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把全民健身做得更好,
还要采取若干措施。
第一,
要把健康中国建设作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确定为实施《计划》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健康的关口要前移,
预防疾病的关口要前移,健身是非常有效且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办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正是体育发展的根本宗旨,
也体现了全民健身的意义。
第二,
要引导广大群众建立以健身促进保健和健康的新理念,这有利于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第三,
要加强科学健身的指导,提高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水准和素养。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是28.2%,
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33.9%。七年时间提高了5.7个百分点,
能有这么大幅度的提高,和大家理念的提升、政府的重视、群众的热情密切相关,
这离不开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
第四,
要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制度,也就是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现在基本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但还不够完善,
覆盖面还不够广,还要加强。
同时定期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五,
要搭建全民健身的激励平台,创新全民健身的激励机制,
拓展激励对象和范围。体育总局现在正在研制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表彰办法。
同时我们也在大力推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鼓励引导各个不同的体育项目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激励机制。
第六,
要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推广老年人的全民健身来应对老龄化的问题。
谈实施《计划》关键
在谈及实施《计划》的关键点时,
刘鹏说,要使《计划》更好地落到实处,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
具体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培育、扶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要更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它们的作用发挥好了,
《计划》的落实就更加有了保障。二是一定要引导、调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
社会协同在发展全民健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要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智库。
我们计划今年启动研制中国特色全民健身智库体系建设方案。总而言之,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系建设好,
《计划》的落实就会更加有保障。